門德爾松
簡介
該曲開門見山就是門德爾松在給姐姐信上提及的那個主題,宛如層層波濤的音效被移到了管弦樂器上來再現和表現。而后跟進的較為抒情的旋律,帶出另一種情調,似乎面對茫茫大海而產生了一種有些空靈和孤寂的感覺。其后一段的旋律卻是悠揚而明朗的,可以意味著太陽穿透云層而重放光輝。不過,緊接著變得非常緊張的樂段,又將一場暴風雨預示在了人們的心象之上。在海浪的喧囂聲中,甚至傳來了號角之聲,被一些人聯想到是在回顧芬格爾的英雄業績,描繪了古代的戰爭場景。音樂最后造出的景象,乃是海天一色,一切歸于平靜。
創作背景
門德爾松的《赫布里底群島》(Hebrides),又稱《芬格爾山洞》序曲,作于1829-1830年。1832年5月14日,在倫敦科文特花園愛樂協會音樂會,由門德爾松指揮首演。芬格爾山洞位于蘇格蘭西北部海面,大西洋中的赫布里底群島,這個群島中斯它弗島上有一個大洞,據說取傳說中當地國王的名字而命名。門德爾松這首序曲描述海鷗飛翔,芬格爾山洞面向大海,任海濤沖擊的景觀。瓦格納就此曲,曾稱門德爾松為“第一流的風景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