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論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通用理論體系,將處理具體問題時,采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沉淀為自己的方法論,過程中并不斷去延展優化。總結方法論,對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從陌生領域跨界的時候,將大有裨益。下面從方法論的角度,淺談下軟件項目管理中的過程管理以及團隊管理
||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避免項目執行過程中失控。合適的規劃是過程管理的依據和前提,但是不是規劃完,項目就能按照既定規劃走,我們時時需要動態調整。一份好的產品規劃需要將大任務拆解、需要包括任務監控點并且可執行、可追蹤、并需要有緊迫感。
過程管理主要論述下面幾個方面:結果導向、渠道暢通、時間控制、品質控制、動態執行、節奏敏捷、大試驗原理。
(1)結果導向
郭德綱說過這樣一句話:相聲是個手藝,只有會與不會,沒有好與不好。這句話說得極具普適的社會道理。很多事情都是只有會與不會,沒有好與不好。例如:一個簡單的道理,你要么明白這個道理,并能運用指導做事;要么你只是聽過,理解一部分,并未達到質變的深度,道理是指導不了你做事情的(甚至于淺薄的理解就是錯誤的解釋),本質上就是不懂這個道理。例如:一根1000米長的電線,只差了1厘米長度不能構成電路的通路,其實那1000米同樣沒什么意義了。
事情在很多情況下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我們差極小的一點并不改變事情失敗的結果(可以解釋為縫隙原理:極小的縫隙決定了事情的本質),我們必須要有這種維度的思考方式。
以結果為導向,對結果高度負責,必須多維度思考,運營充分導致結果的各種資源協力實現結果。
(2)渠道暢通
信息是不會自然流動的,就是說信息本質上是不流動的,需要有通暢的信息流通渠道和推動才會流通。團隊合作的時候,你面對的信息,其他成員不會自然知道。信息的不暢通導致的問題,經歷過的人都有體會,不必多言。信息渠道暢通的意義如下列舉:
團隊成員能夠對產品目標有共識,深刻理解產品的愿景和意義,才能有充分熱情去工作。
團隊成員能充分明白項目的方向和當下形勢,這樣能自然造就高勢,讓團隊成員能自然參與進來,主動監控項目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助力。
困難的問題,在一次次充分曝光后,會自動聚焦,被擊中力量解決。
信息暢通與否不是單個人的問題,而是組織協作過程中有沒有搭建溝通的路徑,建議如下:
需要建立團隊向上、向下和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渠道,樹立這個維度,并不斷檢查和建立渠道。
(3)時間控制
不能按時完成項目是很多 團隊經歷過的問題。我們抱怨項目時間失控的時候是否考慮過我們其實根本沒有 對項目完美控制,甚至沒有控制的意識。項目不是計劃了時間就能自動按時完成的,中間出現的問題一定會比我們想到的多。為此建議:
對項目時間有充分、細分、具化的規劃;
對項目時間有控制的意識和失控的處理準備,需要有預見性及前瞻性;
建立項目節點型的監控 點,據此 調整項目安排;
建立周、月項目日歷型的監控會議,據此調整項目安排。
對項目的困難度和團隊能力要有動態的了解和判斷。
(4)品質控制
生產的產品和設計的產品是不是保持一樣?很多時候不然。看看下面的黑圖。
嚴格控制產品的品質,不隨意輕易妥協(允許科學妥協)是極其重要的能力,有時候只做好人做不成好事,面對各方面的壓力,保持孤立和嚴格的要求是項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產品嚴格的前提是產品的各個環節的輸入輸出做到標準化和規范化約定。一個方面不規范需要打擊的,不然會影響整個產品的不規范,為品質失控埋下種子。還有另外一個方面是資源的充分提供。
品質嚴格控制和科學妥協需要區分開。我們始終堅持品質嚴格控制,始終堅持科學妥協。我們的產品始終是在當下階段最嚴格的品控。現實的現狀,決定我們不能做一個脫離現狀的理想主義者。事物有其階段發展,從小到大,從不太滿意到超出預期的過程,想法可以超越現實的節奏,步伐還要貼著現實前進,為了產品的一步一步穩健發展,我們保留科學妥協的思考維度。
(5)動態執行
面對我們熟悉的業務,我們能輕松處理,獲得收益。但是,產品經理更多的要求是創新。我們面對的更多的是不熟悉和不知道的場景。這種場景下,不知道和不可控性是自然的屬性,雖然我們力圖抓住規律,建設一套處理未知的優秀的方法論。
這種情況下,我們對當下項目,需要動態執行,以對結果負責。
產品分析,充分論證,道理上可行;
預研,小團隊快速建立demo,驗證需求真偽;
灰度發布,科學分析,平滑過渡;
靈活上線,適當的運營和宣傳;
迭代優化,通過數據分析和用戶反饋,快速修改和優化。
實現產品愿景的長期過程中,我們的需求管理、設計管理、產品管理、服務管理、用戶管理都是動態發展的,有持續穩定的投入和輸出。在最開始的階段,我們不一定擁有這些,但是需要為這種持續性創建一個維度,伴隨其誕生、發展和長大。
(6)節奏敏捷
保持敏捷執行的節奏,mvp的模式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高效,還有整個團隊狀態和項目氛圍的積極正向影響。偉大的團隊一定是敏捷的且不斷向上,遲鈍的團隊也注定不偉大且逐步向下。
(7)大試驗原理
我們在產品實踐過程中,力圖梳理出能科學規劃和生產產品的方法理論,讓這一切的發生不是隨機的,而是趨向必然的。
面對創新的存在屬性——未知,我們的每一步其實都是在驗證我們的產品思路(對產品發展的判斷和假設),如果成功了,這個思路就更值得信賴;如果失敗了,這個思路就值得反思和吸取教訓。
進步就是把更多的未知變成已知,我們在理論化的同時,需要嘗試更多的新鮮的思路和未觸及的方式和領域,那里才藏著更多寶藏。
團隊是創造產品的核心資源。以結果為導向追求成功實現期望的產品,必須懂得如何運營團隊資源。
||團隊管理
團隊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建立各種發展維度和組織結構,高效完成團隊項目,提升團隊戰斗力,促進成員的職業成長,并讓合作開心愉快。主要從固定的合作制度、團隊職業精神和生活關懷方面闡述。
(1)不斷建立和改進工作制度
周報、月報、例會、總結,使工作問題、工作意見和項目過程順暢被發現;
項目管理流程、工作管理流程的確立和不斷優化,防止各種失控;
專業化、標準化工作輸入和輸出,使合作順暢,防止項目失控;
團隊培訓,提供團隊專業能力。
(2)不斷樹立和強化團隊職業精神
專業精神
專業精神
專業精神(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其他精神
對于團隊中,不具有專業精神,得過且過,績效低的成員。需采取積極的方法,予以干預糾正。
3.3注意團隊生活關懷
注意工作之外的團隊建設和關懷,可以使團隊配合更融洽。
人員聚齊不可稱為團隊,只有通過科學管理,使成員之間默契合作,形成相對穩定和高效的工作流傳遞結構才是優秀團隊。扁平管理并不是沒有管理。每個人術業有專供,在各自負責的板塊提供令其他人放心的輸出,成員間合作彼此信賴,而不依賴工作職位的高低,才是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