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最古老的名字叫亂古堆,歷史悠久,追溯到孛兒只斤·鐵木真,尊號成吉思汗時。
傳說中的亂古堆是韃子堆積的,葬有成吉思汗在戰爭中戰死的將士及家眷們,當地人叫韃子墓。大大小小的古堆,從西面沙棗山上延續到南面亂古峁峁上,相距幾里地遠。古堆大的就有一房多高,小的也有一兩米高的。
在家鄉南面亂古峁峁上立個碑,文物保護。古墓葬是指人類在歷史上創造或人類活動遺留的具有價值的不可移動的實物遺存。可這個碑立的名則實不存。古墓早就塌陷了…
據說中學舊校址哪里,沙棗山上一帶。當年建校時。挖土方,就挖出來好多磚頭砌的古墓,人骨堆積…有膽子大點的人,還將腿骨立起來和自己的腿比長短。可能印證一下自古英雄身高一丈,膀寬八尺的說法吧!也確實有腿骨長于正常人的。傳說中故事很多,誰家挖出了“韃子罐”或許什么…眾說紛紜…
前幾天我去了趟老家,和小姑姑說起,她上中學時,七幾年的。學校組織學生擴大操場,挖山時挖出死骨很多,并且挖有兩個“韃子罐”,其中一個“韃子罐”剛出土就風化了,另外一個“韃子罐”被學校一位老師當了花瓶插了些沙棗花…
還有最近村里死了個年輕人,那家人說出,在家人死的前半個月家里修院子,挖出了古墓。這古墓與年輕人的死,在村民眼里是有必然聯系的…
亂古峁峁上,也就是立碑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古堆。千瘡百孔的哭訴著歷史的滄桑…
村民對古墓葬保護意識淡薄。很大程度上相關單位沒有普及古墓葬保護知識。我個人認為讓廣大群眾多些了解,遺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跡,是形象地記載著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進程,它們不但是認識歷史的證據,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文物古跡在內的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保護文化遺產不僅是每個國家的重要職責,也是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義務。
愿家鄉亂古堆,這個古老的名字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