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窮人思維

【導讀】看完《故事思維》后,決定重新看一遍2009年的熱播劇《蝸居》,目的是為了分析如何寫好一個故事,而看的過程中,我反復在思考一個問題——窮人為什么窮。決定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中學到的知識分析一番。

1.賭徒心理

劇中有一個情節:海萍為了買房子,省吃儉用,期待一夜暴富——她舍不得買菜做飯,天天吃掛面,卻每天花10塊錢買彩票,僅因期待彩票能中個百萬!

分析:

窮人期待一夜暴富,采用的方式是以小搏大——哪有這樣的好事情!要知道:買彩票中獎是小概率事件——

【買彩票,“雙色球”一等獎的中獎概率為1772萬分之一,二等獎的中獎概率為118萬分之一。 3d單選的中獎概率是1/1000。 每次買彩票都是一次獨立事件。】

2.窮人“天生”愛抱怨

情節:從海萍決定買房后,就各種抱怨——抱怨天殺的房價、抱怨老公沒本事、抱怨同事的請帖、抱怨加班……她被困在充滿問題的當下。

分析:把抱怨當成剛需,注意力當然被浪費在問題上!典型的屬于鑰匙丟了還盯著鎖頭看的那一類人。

3.窮人不珍惜時間

情節:因為被同事紅色炸彈打中,掏了140元。一回到家海萍就各種抱怨,想把140元省回來,于是她決定買輛自行車上下班……這樣的話,公交車錢就可以省下來了——不僅可以賺回一輛自行車錢,還可以省錢,太劃算了!

分析:錢是省下來了,花費掉的時間卻不復返了!窮人常常把錢看得比時間重要,短視的思維讓他們越過越累,越過越省。要知道這時間用來提升自己,將讓自己未來變得值錢,會比省下的那點錢來得更劃算啊,然而處在井底的青蛙,它怎么會知道世界有天大!

4.窮人不思進取

情節:在海萍辭職后,和老公蘇淳商量學習深造,以后好再找工作,卻迎來蘇淳的一陣冷嘲熱諷——你都一大把年紀了,還學什么?!

分析:難道年紀大了就不用學習?難道年紀大了就要“葛尤躺”著等死嗎?越不學越貧窮!

5.窮人的剛需是花錢

情節:在海藻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后,第一念頭是買買買。

分析:當然來的這種意外之財,想要花掉是心虛的表現,若是正當渠道來的錢,把錢花在可以增值的事情上(如:報名學習理財,或其他新技能)。

6.窮人希望以小博大

情節:最牛釘子戶李奶奶希望通過10平米的房子換到百平米的房子。

分析:等價交換是建立在共贏的基礎上,作為交易的雙方,缺失這個意識,就容易出大事。

7.窮人舉棋不定

情節:海藻決定回歸小貝懷抱,在公司辭職時,遇見了宋思明,全副武裝霎那間全部瓦解,她心慌意亂,竟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何種生活,以至于對宋思明發給她的短信舍不得刪,引發了東窗事發——小貝主動選擇離開。這是一個被動選擇的答案。

分析:窮人面對選擇時常常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三心二意、心猿意馬……而關于選擇的方法論——添加必要條件。海藻面臨的最典型的擇偶問題。如果她有一套選擇的方法論,或者下場就不至于那么不堪吧。

現在變身為有選擇方法論的海藻——

擇偶必要條件:

(1)同齡人

(2)三觀相近

(3)有解決問題能力

(4)持續成長

……

8.窮人缺乏長期視角

情節:從海藻上班后,對職業沒有長期規劃,工作只是為了營生——即便她極其不喜歡那份工作,也極反感老板的行為。再后來因為對未來生活沒有長期規劃,以為小貝離開自己了,自己仿佛走投無路,只能重回宋思明懷抱……

分析:任何人出售自己的時間時都應該掂量一下——投入于此,是否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對自己的價值積累是否屬于正向積累?

如果海藻一開始就能明白出售時間的法則,那么,她找到的工作至少不會是為陳寺福工作。(陪客戶吃飯、唱歌、喝酒對成長并沒有多大幫助)也就不會有后面的悲劇……(額,不過,如果這樣,故事就不能酣暢淋漓了)

最后小結: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思維的不同,因為思維不同,所以觀念不同,以至于雖然每個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卻處在不一樣的世界里。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活著就應該不斷持續升級自己的大腦,讓自己有機會活在更好的世界里。

附:相關推薦

(1)書籍:古古《窮人缺什么》

(2)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