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變成了這樣的固定模式:早上醒來先刷朋友圈;晚上睡前必刷朋友圈,點完一圈贊再睡覺;白天某個時間段百無聊賴,不停地刷朋友圈,怎么還沒有小紅點,我刷,我刷,我再刷;今天心情好發張自拍,然后坐等消息,A點贊了,B評論了,C、D、E、F等等發來問候。瞬間不斷刷屏,自信心爆棚,心里樂開了花,然后認真地回復下每一條評論,就一張自拍,各種互動交流一屏不夠用。哦,受關注是件挺愜意的事。
朋友圈各種曬娃、曬美食、曬旅游等等,這一切都是希望別人看見我們的生活是這個樣子滴,那么真實情況呢?眼下裝扮朋友圈也成了打扮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我也有飄飄然的時候,國慶回老家,行駛在路上,我在朋友圈發了圖片,本意是告訴哥“我出發了。”和告知在老家的姐“我已在回家的路上了。”短信通知得一個一個說,麻煩。索性在朋友圈一發,該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發出不久收到一大片的祝福,也有朋友表示感嘆,自己有各種事,不能假期出行。也有朋友羨慕家雖然遠一點,但每次回家就像一次旅行一樣,可以散散心。看到各種評論,我內心甚是滿足,這么多朋友關心我,真好!心里那個美呀!我就一條一條地回復大家。后面的真實情況,我不說估計你也猜到了,在高速上堵車一兩個小時,心情別提有多焦躁了,這是大家看不見的,也是我不想讓大家看見的,我那美好出行的畫面已留在朋友圈了。
還有一次心血來潮,坐在車里發了個自拍(唯一的一次),在外地的朋友都是好久沒有見面的,一看都留言評論,終于見真身了,自己心里挺樂呵,大多數朋友看見照片中的我系著安全帶,都以為我開的車,紛紛發來表揚信,說我考駕照還挺快。其實真實情況是我上車習慣性就系了安全帶,我真不會開車,到現在還沒拿到駕照,我有多笨,大家都可以自由想象、神發揮。
通過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事物的表象,現在的朋友圈里基本上看不到一個人的真實情況了,你看到的只是別人希望你看到的樣子。
生活該怎樣還得怎樣,看著別人朋友圈每天都是精彩紛呈的生活,感覺怎么就自己是各種不如意,過著苦逼的生活。其實你只看到了人家的朝陽面,他的孤獨、落寞、疲憊都是你看不見的,沒必要艷羨他人的生活,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像粉擦多了的小姑娘。
比如我把自己寫的文章發到朋友圈,那也是希望大家看的,你看我說得多么直白啊!今天感謝你浪費三分鐘的時間把這篇文章從頭看到尾,此時你能笑一下,我在手機的另一端能感覺到的。今天我夠真誠吧,把我的那點小私心全曝光了,引用樂嘉的一句話:“寫的是我,說的是你。”你是不是中槍了?
生活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想打扮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好了,不多說了,我要去朋友圈點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