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看過的無毒的雞湯文,大抵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速溶雞湯,一種是清燉雞湯。速溶雞湯一口悶下去味道特別鮮,但仔細咂么咂么又覺得好像真的沒啥營養。但清燉的雞湯沒什么油水,除了加了一點點的調料勾芡以外,似乎也沒什么其他的特別之處。這種湯,帶著肉長時間燉出來的香氣,濃于水,淡于粥,確是別有一番韻味。
咱們先聊聊速溶雞湯
我真的不想黑大冰哥,這本是趕著“百度閱讀”限免領回來的,語言文字+配圖排版都格外的小清新,看起來一點也不累。不過越到后來感覺大冰哥的文筆,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到了“毛毛和木頭”的續篇,總覺得有點為了幽默而搞笑,為了煽情而矯情。說實在的,大冰哥寫都市言情文學的水平,沒有他自己的半散文體的小說吸引人。這本書最蠱惑人心的價值觀就印在封面上:
“請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愿你我即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
這種除了眼前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說辭,著實也讓我淚目了一把。但是,真的翻開書,讀到一個個故事里去,才能看到這種生活是用怎么樣的物質基礎撐起的場面,或者沒有足夠經濟實力經受起怎么樣的掙扎。那個<敢摸鯊魚的女人>是理想,但和世間萬物一起為了錢苦苦掙扎的<老謝>也許才是現實。
努力做著不喜歡的事,去為喜歡做的事掙錢,是否也是理想的一部分呢?毛姆的《刀鋒》里有也一個,擁有和世界格格不入的“幸福觀”的青年人--拉里。他在對思想和靈魂,進行更高層次的探求時,喜歡把體力活動當做一種放松和排解。實話說,這種生活我只有羨慕的份兒,骨子里我是不愿割舍世俗富貴的伊麗莎白。
《阿彌陀佛,么么噠》里第一篇,沿用了上一部《乖,摸摸頭》里的一段:
“命運善嫉,總吝嗇賦予世人恒久的平靜,總淬不及防的把人一下子塞進過山車,任你怎么恐懼掙扎也不輕易停下來,非要把圓滿的顛簸成支離破碎的,再命你耗盡半生去補。”
這話煽情的恰到好處,句句刺入人世間推不開,躲不掉的掙扎。但,為了什么呢?
是為了告誡世人不要去拼命,去努力了么?命運善嫉,成則毀,分則離。往復掙扎不過化為一坡黃土。還是說這是在為苦苦煎熬的蕓蕓眾生,找到一個可以埋怨的出口?命運善嫉,縱然你嘔心瀝血卻仍舊得不到所謂應得的回報,是老天爺的嫉妒,是蒼天大地的虧欠。
果真如此么?同樣是剖析命運,也許比起大冰哥的這番,很能安慰自己的自怨自艾,史鐵生《病隙碎筆》里的對命運的理解,顯得更加妥帖:
“所謂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換。”
哪來的什么命運的嫉妒,宿命的枷鎖啊?“我就是我。我是一種限制。”
人家都說“狗尾續貂”,《阿彌陀佛,么么噠》萬萬不能被貶損成狗尾。我便忙不迭的買了《乖,摸摸頭》來看。認真的說,《乖,摸摸頭》的文筆質量比《阿彌陀佛,么么噠》要好上很多,確實是貂!
維持一貫暖心小清新的風格,既沒有特別造作的大起大落,也沒有矯情且沒有根基的無病呻吟。也許原因是,這12篇里幾乎都是在寫他自己。大冰哥的文章寫出來,讓人對他的生活狀態很是神望。《阿彌陀佛,么么噠》里騷騷的抖露出自己認識很多名人,讓人看到覺得有些婉而。
就是我吃不到葡萄了嘿!我覺得大冰哥在第二本書里少了《乖,摸摸頭》的樸實,卻還沒有一人支起一片天的自信。你看,言語里,還是需要有所依憑的狀態來告訴讀者,或者告訴他自己“我的地位”、“我的名聲”、“我的交友圈”,少了講故事的純粹。《乖,摸摸頭》里從一個單身狗的視角寫“毛毛和木頭”的婚后生活,要比《阿彌陀佛,么么噠》那個續,好上不止一點點。
大冰哥那個時候把人情冷暖看的通透,“人們只是愛著自己的幻覺,并四處投射、破滅、又收回。”
這本書說起來有些年頭了,大抵是我大一,大二就買了,當時正好在南京上學,被舍友拉去了簽售會。南京五臺山先鋒書店,提前了四個小時,感覺那隊伍像是要排到山上廟里面去。我雙手投降掏出腰包,買了這本標價36.00的簡!裝!書支持一下舍友的偶像。
坐在旁邊小茶館把書翻完了,就淡淡然的沒有什么感覺。隨后幾年我看著“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南京開了飯店,隨后又改編了電影《擺渡人》和《荔枝+茅十八》,我覺得我可能誤讀了這本書,又拎起來看了一遍。
或許,真的是我老了吧……剛高中畢業的大一大二,也許還是對高中生活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留念,以及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有著虛幻如夢境樣不真實的向往。然而,今天,我坐在這里冷笑著看完書里的青春與放肆,聲色與夢想之后。
只能把怒摔書并大喝一嗓子“老子的青春是被狗吃了么?!”(狗才不吃,沒有營養。)
有的時候我也在想張嘉佳先生對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呢?從文筆感覺到商業包裝,難道是奔著下一個郭敬明先生么?不過,一如封面上對這本書的自我定位“微博上最會寫故事的人”,如果只長微博來看,這里有好幾篇故事都寫的是極好的,我是個俗人,也愛《擺渡人》里溫柔的繾綣:
“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愿做個逗號,待在你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
來來來,下面說說最近看的高湯類雞湯文(這部分比較難定義,如果覺得不是,跟我說哈)
這是一本明明夾雜著宗教信仰,煉金邪術以及牧羊少年和一堆奇奇怪怪,不作不死的人組成的神奇故事集。但是!他偏偏是那種,你放下他還會再想起他的書。我看的這個版本的譯文通篇都是大白話,像是在看<伊索寓言>的感覺,不過最后那個“小朋友,我們能從這個故事里學到什么?”都明明白白的寫在書里。
最讓我有感觸的不是牧羊小伙子,怎么用自己的通天的智謀,以及主角光環一樣的運氣,感動天!感動地!去完成自己的“天命”。而是他在圣地亞哥為一家水晶店打工的老板,老板這輩子的最大的夢想就是去麥加朝圣,于是他在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為自己的夢想攢錢。直到牧羊少年幫他攢夠了充足的錢之后,他卻決定不去麥加城了,他說:
“我曾無數次的想過,如何穿過沙漠,到達安放著圣石的廣場,在觸摸圣石之前,圍著它繞行七圈。我曾想象過有人站在我身邊,有些人站在我前面,還有我們的談話和共同的祈禱。可是,我擔心會大失所望,所以,我寧愿只保留一個夢想。”
怕夢想被現實辜負而不去追,是懦夫么?
明明是依附著所謂夢想,才甘于在現在這個不是那么痛快的領域里摸爬滾打。但真的到了那一步,到了既定的目標,到了可以去追夢的時候,很多人,包括我,都退縮了。我不敢決定那個夢是不是我想要的樣子,我也在現在這個所謂只是賺錢的領域里,琢磨出了些門道,對握在手里的現實有所不舍,對遠方構想的夢境抱有懷疑。
那真的是夢想么?只是黃粱一夢吧,是海市蜃樓吧,是虛妄的讓自己繼續活下來的借口吧。
更多的人像那個守著自己櫥窗里,一顆顆不會說話的水晶的店主,任櫥窗里的水晶蒙塵無法銷售。也許,店主自己,或者我們自己,就不想成功。不可置信吧?但是真的呢,有的學生一層層不間斷的繼續讀書,從本科到碩士,又從碩士到博士,真的愛他所學的專業么?不見得吧,是不愿放棄現在已有的掙扎,也不敢面對未知的世界,對啊,是我啊。
嗯,也許你覺得我寫這本是用來湊數,那就是吧。
《王爾德童話》是童話短篇的合集,我也是湊了幾本不同出版社的,才拼拼湊湊的把這個系列看完。與真正給小孩子看的童話不同的是,王爾德有點點暗黑童話或者《黑笑小說》的傾向,勉強算一碗微微帶毒的雞湯,不過不是有俗話說,“十年雞,賽砒霜”么。<王爾德童話>到今天都是百年老雞了,有點毒也正常……
算得上家喻戶曉的故事是《快樂王子》,那個把自己的全部獻給他愛的人民然后被大家扔到鑄像廠熔掉了,沒熔干凈的心和一直在幫他的小燕子被上帝包養
“因為在我這天堂的花園里,小燕子可以永遠放聲歌唱,而在我那黃金的城堡中,快樂王子可以盡情地贊美我!”
于我,我最喜歡的是《捕魚者和他的靈魂》:“所以,不要自尋煩惱,也不要為我擔心,放心吧,因為世上沒有出不掉的痛苦,也沒有享受不到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