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灌頭魚 ? ? ? ? ?圖片/來自網絡
不要因為“聽話”綁架自己,要像點菜一樣“豐儉由己”,活出自己
從小被別人稱為“別人家的孩子”,學霸,優秀的孩子。剛開始還真是很滿足,比吃一顆一毛錢兩顆的糖還甜(我小時候就是兩顆一毛錢,而且只能買兩顆,因為沒有五分可以找)。以前拿獎狀拿到手軟,墻上的獎狀掛滿了,就用夾子把夾好,任由灰塵落在上面,有些小蜘蛛總是喜歡在哪里建房子,時間久了便把獎狀扔了,沒有什么感覺,因為每年都會有新的獎狀。直到上了初中,因為都是來自各個鄉鎮的優秀生,“五好學生”不再是毫不費力便可以獲得的榮譽。才后悔自己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把過去的獎狀過塑,以證明自己也曾優秀過。當然,那時候我還是我們那個村優秀閨女之一。只是再遇到別人的夸獎,我總是發自內心地說:“不,我不優秀。”
很多人以為我謙虛,等他們聽了我的解釋后,說我對自己要求太高。
我覺得,其實是他們抬舉我了。
到了畢業,等我想繼續深造的時候,父母說:“孩子丫,女孩子不需要那么努力,能有一定的文憑就很好了。找個不差的男人嫁了就好。”我說,我學習不是為了嫁人,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父母又說:“女孩太優秀,男孩會有壓力的。”我說,那肯定是這個男孩沒有能力,要有能力,會這樣嗎?高圓圓年齡比趙又廷大,而且收入趙又廷的三倍,但是趙又廷大方說,這是事實,但毫無壓力。
如果一個人能力上不夠,心理能力又不強,這樣的人壓根就不配和優秀的人一起呆。現在,我已經不會再過多解釋自己。孟非說得好:“做自己,只要不妨礙別人就好。”因為自己真正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不要用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因為一旦“聽話”了,你將一直在“聽話”的漩渦里轉,久久走不出來,哪怕往外踏一小步。沒有誰比我們更了解自己,做自己,錯了也心甘,不做自己,后悔藥只有自己吃,沒有人幫你。那些一直被忽悠不需要太優秀的人,往往吃了不優秀的虧。
不要因為你好使喚而縱容了他人
有一個同事,我剛參加工作那會,三天兩頭看她買早餐在單位吃,印象中她每天很忙碌。有一天吃早餐的時候,她一副很疲憊的樣子,有一口沒一口地吃。我禮貌性地問了一句:“這么晚才吃早餐?”她很快打開話閘,源源不斷地說起她的成長史。大概是記事起,母親不曾給自己做過早飯,每天睡懶覺,總是自己起來做早餐再去上學。現在結婚了,還是自己做早餐。最近比較忙,干脆買早餐吃。印象中,后來,她又以過來人的經驗勸我不要那么早結婚,多享受下個人生活,結束了這次談話。最近,二胎開放,她又懷上了。本來也可喜可賀。不過快生產了,聽說她每天下班要過去給娘家一大家子人做飯。因為初生兒是娘家人幫帶,她過去幫忙也無可厚非。問題在于,她要給一大家子人做飯,娘家里有多余人手幫忙,但是理所應當充當看客,坐等她把熱飯熱菜端上桌。大家都說,這個同事太聽話。我個人覺得,“聽話”這件事是多數人的通病。因為我們總是誤以為聽了別人的建議,責任都不在自己,內心好過一點。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承擔后果的往往的我們自己,所以,責任其實還是在我們身上。只不過,事情辦好了,我們會覺得“幸好聽了他們的話”,事情沒有辦好,我們一般都是不了了之。好像聽話沒有引起意見分歧的矛盾在我們眼里也算是辦了讓自己“成功”的事似的。但是,就因為我們聽話,所以才縱容了別人不停使喚你。
不要總把別人放在你的計劃內,要把自己作為計劃的主角
朋友圈最近一直轉發這樣一段話: “當你對當下不滿意,不要想著三年后會好,五年后會好,結婚后會好,孩子長大會好,而是如何從下一分鐘開始改善。不是完美的才叫幸福,也不是財務自由以后才有品質生活,快樂是我們向歲月討來的,品質生活是我們與時間打架的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把別人作為自己行為規劃的主角。自己有空旅行的時候,卻要等某某有空了再決定自己要不要出去遠行;覺得以后只要另一半會開車就好,自己當個安心的乘客便好,哪怕自己存款夠買萬本駕駛證實也不打算自己找個駕校學一下駕駛技能。諸如此類。為什么,我們總是把別人當做計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從沒有發現,其實自己才是事情的主宰。如果你把自己看重一點,興許你早已享受了一趟旅行帶來的愜意;如果你把自己當做主角,也許你不僅僅去了那幾個目的地,你可以自己去更多更遠的地方,遇見更好的人。規劃別人,不如規劃自己。因為只有規劃自己,什么時候想做什么,馬上去做就是。做了,規劃就落實了。不做,誰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可能實現。
標準不應在別人嘴里,應該在我們心里
我是一個害怕落后的人。大概是因為窮怕了。現在我能吃飽穿暖,只是沒有房子、車子、票子,算不算不窮?我不努力會覺得自己全身不舒服,算不算窮病?最后我只能說,我可能有點不安于現狀吧。
以前我什么事都自己做,能不麻煩別人盡量不開口。那個時候我身邊的朋友都說,像我這樣的人是女強人;參加工作后,為了考驗追求我的男孩,我把所有能交給他辦的事都交給他了。我老大說,這樣的我太強勢,好女人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辦。然后,我便覺得自己某些觀混亂了。我們經常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己前進的方向或方式方法,迷失了自己,浪費金錢,浪費時間。我們真沒有必要總是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標準。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自己說了算。如果我們能做到不以取悅別人為目的,聽從自己,實現自己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