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橘很酸
一個有趣的90后boy
? 希望這個推文還不算太遲。嘿嘿? ? 寫這個文章顯然因為最近高考報志愿了。很多人都對這個高考志愿是很重視的,因為它是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人說,其實人生路很長,他可能會不停的變化,但是客觀來講吧,對于普通人而言,我們修正的機會,改變的機會并不多。
填志愿的原則其實非常單純的:我不喜歡(不能)干什么、父母(父輩)的資源。
這年頭,你問一個人喜歡干什么?他不容易回答你,但是不喜歡干什么就比較好找,或者說什么的東西是你的底線?舉個例子,比如說我不喜歡戶外工作,那農學呀,測繪balabala,那你就pass了。我不能夠接受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我對血、尸體是有一個抵觸心理,醫學你也就跟它沒有緣分了。? ? 可話又說回來,你不能什么都不喜歡,這樣的話,我覺得你還是再去要冷靜的好好想一想。要結合自己的分數,畢竟有時候有些問題是可以克服的,畢竟生活不是想去哪就去哪。你的分數也是你不喜歡這個那個的底氣。嘿嘿。
我不能干什么什么,比如我雖然是一個理科生,但是我對于物理真的不開竅,工科就不要再考慮了,到時候大學物理呀,這些課程掛個三四次,你心態都崩了,這書還怎么念下去呢?需要跟父母提前的溝通好,明確自己的底線,自己的紅線,這樣的話讓自己在報志愿的時候,能夠有的放失,不會出現這種讀了大學之后深夜痛哭,然后再去跟父母打電話說這個專業我實在是讀不下去了。
父母(父輩)的資源是指你的父母已經在一些領域中能夠算得上是不錯的一個狀態,能夠幫到你,比如說我之前的一個同學,她的父親是在鐵路這個領域工作,那么她會報一些鐵路專業能夠為她將來的就業得到很好的一個幫助,并且她本人也能夠接受,也認可鐵路工作這樣的生活方式。你是否認可你現在父母的生活態度,也決定了,你是否愿意接受你父母的資源和幫助。
敲重點!!!!!!干貨來了。
中國的就業市場的大致分為三種,企業、知識分子和公務員。也代表了三種就業方向,實干、研究以及規則,這三種在當下也進行了相互的交叉和融合,但是主要的方向是比較明顯的。
企業,如果準備去選擇企業的話,我們企業分為國企和私企,企業是比較看重兩個東西,一個就是證書,另一個就是實習,證書證明理論上的能力,實習是證明了你在某個公司的工作經驗,實習體現你的工作能力,還有一些比較好的公司呢,會存在一些內推,這就需要你去一些比較優質的學校和發展較好的地區,才能獲得這樣的一個實習機會。
知識分子是研究所,高校等一系列的科研崗位,這樣的工作,本質上是要體現這種研究能力,你要能夠耐得下心坐冷板凳,也要判斷自己是否有科研能力,很多人調侃說是因為讀了碩士才知道自己是根本不能讀博士,其實證明了自己沒有較強科研能力,或者說是科研能力并不夠足以支撐自己去讀更好的學歷,在日后工作中,你也不能夠展現很好的科研能力,那么這個時候我該不該去讀自己喜歡的理論性較強的專業。但我也不能夠判斷自己是否能夠得到到這樣的比較高的學歷。但是如果你真的可以比較喜歡這個專業的話,我覺得可以讀,如果你說我喜歡這個數學專業,那么我在數學讀完之后,發現自己的能力,還是不足以支撐我去讀更高的的學歷,我完全可以從理論跳到實操性較強的一些專業,比如精算、計算機等一些專業,那樣的話也要容易的多,所以建議去讀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專業,進退自如。
公務員體制是以穩定性著稱的。很多人可能對于工作的待遇要求不是特別高,但是他對穩定要求比較高的話,那你就要選擇公務員,這樣的一份工作,就像這次疫情就檢驗工作穩定性。那么你就要考慮如何能夠考入公務員體制,那么你可以去下載2021年國考職位表,以及2021年的你所在省份的職位表篩選了解到一些公考中比較常見的專業以及對應的專業目錄,可以讓自己明白自己,如果想成名,公務員需要報一些什么樣的專業才更容易能夠進入到體制里。這里需要注意的公務員招錄過程中是非常對于專業是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必須按照規定的專業目錄和專業要求去招錄,專業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不可以。在大學期間做好行測和申論的學習,加大自己進入體制的概率。并且把握自己當年應屆的機會。成功也是必然的。
就先聊到這里,我是橘子,祝你幸福。
作者:青橘很酸
編輯:青橘很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