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開始聽徐文兵老師跟梁冬對話的《黃帝內經》節目,現在的感受比第一次聽又多了很多了然的成分。
聽徐老師講黃帝內經,講中國字,講養生,生活方式等,感覺特別的安心。
不知道是不是北方的中醫特別少,還是北方近中央被打壓的好,我從小幾乎是沒接觸過中醫的。而我從小又胃不好,還有嚴重鼻炎,每年幾乎都要打一兩次點滴,發一兩次重感冒。現在由于小時候注射了太多的抗生素,而導致的胃寒、宮寒、體寒,還很虛(抗生素是極為苦寒的)。
我從小皮膚黃,很少血色,我媽跟周圍親戚朋友都懷疑我是貧血,為此我媽還特地帶我去醫院查了血,結果出來不是貧血,但皮膚就是很黃。現在再回想來,應該是氣血不足,太虛了。
說回我跟中醫的緣分。大三的時候,我在桂林讀書,我由于一些事情導致心情不好進而導致上火、月經不調,在同學的陪同下去桂林最好的軍醫院排隊查體。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去大醫院不管看什么病,排隊都能排到你絕望的。在我排了一個上午還沒輪到的時候,我一個要好的學姐打電話約我出來玩,我很沮喪的說我在醫院排隊看病呢,還不知道看到啥時候,學姐問我什么問題,我如實說,學姐突然很激動,說你不用在那排隊了,我給你介紹個很好的中醫,看的非常好,我介紹了很多朋友去看過都說很好。學姐也是個實誠人(我老鄉,順帶夸夸我們實誠的大山東人民),說著話就說那我現在就直接帶你去看吧。
本來我是一直對中醫沒什么感覺的,總覺得大醫院檢查了才放心,但看著排了那么久的隊都排不到還不知道要再排多久的情況下,就索性去找學姐,然后風風火火的開始了我的第一次中醫接觸。
想來也是很有緣份。在這之前,我對中醫是一點都沒接觸過,沒聽過也沒見過,從小生病都是看西醫,根深蒂固的也覺得中醫可能就是調理身體,也治不了什么病的吧。
沒錯,前面鋪墊這么多,就是想突出我的第一次中醫接觸的震撼和顛覆。
去到學姐介紹的中醫館,其實是個很小的門面,就擺的下兩個針灸床,一個醫生辦公的桌子,而將要給我看病的中醫也竟然不是我以為的年紀較大的老先生(不知為何,那時一聽到中醫,就覺得應該是像個道士一樣的老先生,想來也怪,以我后來對中醫的了解,中醫和道家確實有很深的淵源),而坐我面前的卻是一個看著才30多歲的年輕人,我當時就半信半疑的坐那里,一句話也沒提我有什么問題,想看什么病,年輕醫生也什么都沒問,就直接給我把上脈了。而他把脈也不像那些中醫院的大夫隨手搭一下就完了,而是兩只手都分別把了很久。
時隔多年,我已經記不清他實際是把了多長時間的脈,模糊中總感覺是很久很久,或許是我們都不說話,我靜靜地坐著,年輕醫生也聚精會神的把著,感覺都有十幾分鐘了吧,他終于開口,我的好奇心也在這靜靜地漫長的等待下被掉的老高。
重點來了,他一開口,在我什么都沒跟他說過的情況下,只是靠略微久了點的把脈,就把我所有的癥狀都說出來了,而且除了我亟待要解決的問題,連我纏綿了很多年的老胃病和鼻炎也把出來了,雖然我那時很久沒怎么犯病了…我頓時啞口無言目瞪口呆醍醐灌頂五體投地,整個就顛覆了我對中醫的看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