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爛開始,好開展,好結果,笨鳥先飛早入林。
很多人面對一個重要的任務時,往往都想著好好準備,想要有一個好的開始。這是一種完美主義傾向,總想著要好好地開始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是每當我們想著“好好開始”的時候,卻總是開始不了。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每天的時間都被碎片化了,當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之后,我們就沒有大塊的時間去做那些重要的事,以及去做那些你想做到完美的事情。
那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思想調個頭:先完成,再完美。
無論現在狀態怎么樣,當我們開始了,就能按時完成任務,也就贏得了時間。當我們先能夠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能更有信心,更有時間去修正這個任務,通過不斷修正,就會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因此,其實每一個人的聰明程度都差不多,差的是付出努力的程度。想要有一個完美的結果,我們只欠一個開始。
02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是一首歌名,可能大家都會唱,可是,你,有沒有真正問過自己,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我們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地過著每一天。一天下來,往往覺得自己這一天像什么都沒做過或者沒有做好,就會在內心升起失落感。
那怎么才能讓我們的時間用得更有意義,更有效率呢?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經說過,我們要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才能安排時間。說明他也把記錄時間放在了第一位。
記錄時間有什么好處呢?
記錄時間便于我們分析時間都去哪兒啦?通過連續記錄七天后,你會發現你的時間大部分被浪費了,差不多有80%的事情不必做或者不需要自己親自去做,只有20%的事件需要自己去做。
通過時間分析,可以幫助你清楚地了解時間都去哪兒了,從而改進時間管理,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更有效率的事情。
03
今日事沒有今日畢。
很多人會把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用今日待辦清單列下來,然后就開始做。
大家往往先從簡單的開始,這樣做著做著,到后面那些重要的事就不愿意做了。這就造成了拖延,相當于自己親手撕毀了與自己的協議,導致今日事沒有今日畢,所以說今日待辦清單是一個謊言。
從今天開始,廢除今日待辦清單,改用“日程+情景清單”模式。
在日程表上寫下少量但是確定今天要做的事情;除此以外的事情,以近期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周)來設立清單,配以情景管理:在家可以做的事、辦公室要做的事、可以委托代辦的事情、等候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實現日程是當天的,是嚴謹的;情景是長期的是靈活的。
首先保證日程事項的完成,然后根據情景和輕重緩急安排其他需要實施的事情,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樣就不會經常修改計劃,也不會產生拖延的感受。
試試看,這樣的時間管理會更科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