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 ? ? ? ? ? ? ? ? ? ? ? ? ? ? ? ? ? ? ? ?—— ?品評《浮生六記》
之前對于此書的模糊印記還停留于初一的那句“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經歷了許多事情后,再讀此書,才發現這樣干凈通透的文字和細膩柔軟的感情是世間彌足珍貴的。前有《古詩十九首》之“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后有東坡之“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太白一言以蔽之“夫天地,萬物之逆旅,光陰,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Walden pond》中有一個樸素的追問“Where I live and what I live for”。忙碌一生,所求為何? 嗯,這是一個問題。
? ? ? ? ? 人似秋鴻來有信 事如春夢了無痕——閨房記樂
自古以來,描寫夫妻之情的少之寥寥,多以悼亡詩為主,如元稹詩、納蘭詞,更有東坡之“十年生死兩茫茫”感人泣下;歸有光之“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之物是人非。大抵心中最柔軟的部位是不能輕易示人的。作者自云:“因思《關鳩》冠三百篇之首,被列夫婦于首卷,余以次遞及焉”。
蕓娘是長沈三白十月的表姐,自幼喪父家貧,嫻女紅,更兼才思雋秀,口授《琵琶行》輒能成誦,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語。三白傾心,告母曰“非淑姊不娶”。蕓“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三白腹饑,蕓暗牽余袖,隨至其室,見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舉箸。忽聞蕓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來!”蕓急閉門曰:“已疲乏,將臥矣。”玉衡擠身而入,見余將吃粥,乃笑睨蕓曰:“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蕓大窘避去,上下嘩笑之。 ?少女情懷總是詩。讀來莞爾一笑,心馳神往。
花燭之夕,蕓卸妝尚未臥,高燒銀燭,低垂粉頸,不知觀何書而出神若此,因撫其肩曰:“姊連日辛苦,何猶孜孜不倦耶?”蕓忙回首起立曰:“頃正欲臥,開櫥得此書,不覺閱之忘倦。《西廂》之名聞之熟矣,今始得見,莫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曰:“唯其才子,筆墨方能尖薄。”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爾耶?”蕓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 ?此書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這段文字,細膩動情,情趣高雅。寫閨房之樂,敢于打破陳規,突出真情,與那些所謂香艷之文自然不同。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婚后吟詩唱和,嘯歌山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更是狂虐了一把單身狗。滄浪亭、我取軒課書論古,品月評花;同游太湖,得見天地之寬;與船家女素云待月快酌,射覆為令;更有三白慫恿蕓娘女扮男裝,同游水仙廟。
三白喜調笑蕓娘,兩人有“茉莉小人”之典故。對于食物更是引發了一場大辯論。三白:“始惡而終好之,理之不可解”。蕓曰:“情之所鐘,雖丑不嫌”。 ?有妻若此,夫復何求!
自古以來,婚姻被視為愛情的墳墓,多見生死相許的愛情,鮮聞幸福美好的婚姻。“鴻案相莊廿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許多年后,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執手問曰:“何處去”。此時鬢已微霜,老夫老妻,一如少年般純真恩愛,真是令人歆羨不已。
亦友亦偶亦知交。冰心玉壺,相知相惜,琴瑟和鳴,親同形影。在富足之日少、貧苦之日多的二十余年里,無論起居衣食,還是器皿房舍,沈復夫婦就是這樣創造出了恬淡自適、雅致活潑、清香悠遠的婚姻生活,使“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顛覆了“貧賤夫妻百事哀”之說,證明幸福婚姻是一種藝術創造和情趣經營,與金錢、權勢、名利沒有必然聯系。
現代人多言:不再相信愛情了。其實并不準確,人們只是不相信偽裝成愛情的利益交換。
? ? ? ? ? ? ? 凌晨四點 看海棠花未眠——閑情記趣
蒔花弄草,鑒賞頑石。于生活細微處,發現美,創造美,美在其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朋酒侶,意氣相投,談詩論畫,俯仰古今。
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升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有四取:慷慨豪爽,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 蕓娘作為女主人,有了她的存在,為聚會增加了又一層韻味。“蕓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越”
作者感嘆:今則天各一方,風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非所謂“當日渾閑日,而今盡可憐”者乎! ?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讀來令人心痛。
現代人忙碌終生,連與靈魂交談的閑暇都沒有,卻不知為何而忙。某人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然而,這并非易事。盧新寧在北大中文系畢業演講曾說:“詩經楚辭的世界,老莊孔孟的夢想,李白杜甫的詞章,構成了你們生命中最為激蕩的青春時光。我不需要提醒你們,未來將如何以具體瑣碎,消磨這份浪漫與絢爛;也不需要提醒你們,人生將以怎樣的平庸世故,消解你們的萬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們,走入社會,要如何變得務實與現實,因為你們終將以一生浸淫其中。” 這樣看來,碌碌終生是人類的宿命?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結尾處點睛:“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其實我們缺少的只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決絕。生活的至高境界就是,把生活過成一首詩。畢竟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一杯茶,一本書,一個慵懶的午后。詩朋酒侶,嘯歌山林。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 ? ? ? ?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坎坷記愁
曹公雪芹有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此言雖被不食人間煙火者賈寶玉所嫌棄,對于蕓蕓眾生卻是至理名言。兩人窮困潦倒皆因未能世事洞明,聚散離愁只為人情不練達。“多情重諾,爽直不羈,轉因之為累”。有心做好事,卻受責于翁;賢淑慈孝,卻失歡于姑,真為蕓娘鳴不平!后因兄弟落井下石,蕓娘被逐出門,三白亦相隨不棄。貧賤夫妻百事哀,“三日所進,不敷一日所出,焦勞困苦,竭蹶時形”可憐了一雙小兒女,隆冬無裘,青君亦衣單股栗,猶強曰“不寒”。蕓娘離去,逢森大哭:“噫,我母不歸矣!”“解維后,蕓始放聲痛哭。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訣矣!” ?此恨綿綿無絕期!
蕓病篤,“憶妾唱隨二十三中,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游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神仙幾世才能修到,我輩何人,敢望神仙耶?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耳。”蕓乃執余手而更欲有言,僅斷續疊言“來世”二字。
花落人斷腸!
古人云:“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真是字字泣血之真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怯懦無能的人總是很少有話語權。哀其不幸,恨三白之不爭。蕓娘“纖悉無怨尤”,最終香消玉殞,嘆嘆!
昔人已逝,良辰美景不再,沒有繼續讀下的趣味了。畢竟此書的靈魂在于閨房記樂、坎坷記愁,閑情記趣次之,浪游記快再次之。卷五六已證為偽作,在此不加贅述了。
林語堂盛贊“蕓娘和秋芙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子”,我深表贊同。《秋燈瑣憶》中的秋芙與蕓娘有相似之處,但作者蔣坦將筆墨過多揮灑在夫婦二人閑情逸致,吟詩唱和,而對感情的描寫,人物的刻畫要少了許多,致使讀者對秋芙看得不真切。相比之下,蕓娘更楚楚動人。
有人說:“女子有三種境界,真實、通透、慈悲”。
自幼家境貧寒,“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因此在滿室鮮衣中,獨通體素淡,人淡如菊;她并不很美,也不只是普通外貌,獨其清秀而已。因為真實,她的赤子之心,她的深情真摯亦表露無遺。夫妻的相處中,燈殘人靜,雙雙秉燭共讀西廂的愉悅;新婚燕爾短暫離別的惆悵,抵家重逢執手相問的恍惚無不令人感受兩人的真實情意。而沈陳二人的的伉儷情深,更直達只有真情實意而無浮夸做作渾然天成的境界。
通透一個詞,包括內容有很多,可以是可愛、豁達、大氣、還可以是有著玲瓏晶瑩剔透的心。她是如此的可愛,在沈復腹饑索餌余嫌棗脯甜之際,蕓娘暗牽衣袖,隨至其室,捧出暖粥及小菜。溫馨體貼;堂兄笑睨時,仍大窘避去。小女兒家的羞澀燕婉,可愛得讓人微笑。婚后,可以與夫君在滄浪亭論古談今,可以有品月評花的逸興,更讓人感受到蕓娘有像如謝道韞般神情散朗,有林下風度,具有一種灑脫飄逸的氣質美,一種才情與知性兼具的智慧美。
即使貧病交加,節衣縮食,仍然會有一個豐盈的人生,那是因為她以愛為底子,得到歡樂、善意、關愛、幫助,她都細細存儲起來,是點綴貧寒人生的星星,在黑暗中仍然可照亮生命。她知道感激,懂得慈悲。縱然生命給她只是一個蒼白的底子,她仍能在上面描繪出美麗的刺繡。在黯淡的日子里,以愛取暖,用慈悲鋪路,這樣的人生怎么會凄苦呢?
蕓娘,此生所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而知乎上對于沈復的批評要尖銳得多,一言以蔽之“渣男”。更有知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文人易犯的三大毛病,一是如韓愈那樣心藏功利、言行不一;二是像郭沫若般全無骨氣、茍活自賤;其三就是三白這樣,謀生無能,怨天尤人”。 總之他配不上蕓娘。有一定道理,但是用現代人的視角批判古人,有失偏頗。相比于“山盟雖在,錦書難托”之陸放翁;“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的焦仲卿,三白的不離不棄,生死相隨足以令世間男子汗顏。
采菊東籬,梅妻鶴子的隱逸生活是古人的畢生追求。然而,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注定要積極入世的,在沒有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前,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食人間煙火,遺世獨立,沒有幾人能做到。在塵世中漂泊,必須要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自我的價值,所以經常提醒自己要加倍努力。蕓娘推崇的“他年當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擁有。
“它曾散落坊間,如同它的作者般,一度顛沛流離。就這樣相傳了兩百年,從浩繁的卷帙中將它重新拾出,芬芳的感情依然經久不衰”。今人如俞平伯盛贊:《浮生六記》儼然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現在,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