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你有沒有這樣的苦惱,那就是眼前的工作味同嚼蠟,每天苦哈哈地上班,卻絲毫沒有成就感?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期待,想要找到能調動渾身上下每一個細胞的工作,然后興致勃勃地投入?
你仗著年輕不斷切換職業跑道,做了很多種嘗試卻依然一事無成。
有一天,你突然驚覺,自己仿佛不再年輕了。
前所未有的惶恐與焦灼宛如潮水般向你涌來......
一、
咨詢者小雪(化名)站在職業選擇的十字路口,不禁倍感迷茫。
小雪,女,26歲,高中學的理科,后在家人的建議下報考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習期間才發現,自己對這種了無生趣的信號、冰冷的設備等完全無感,想到自己今后要是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豈不是活生生把自己變成了毫無生氣的機器人了嗎?
不,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就在同學們紛紛開始考研找工作的時候,小雪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絲勾勒與思考。
她回顧了自己十多年的上學經歷,發現自己在政治歷史方面不擅長,比較擅長的是語數外,這才沒有選擇文科;小雪在校期間曾經自告奮勇做過社團記者,負責采稿、文字編輯等工作。
如此想來,小雪暗下決心,決定放棄學了四年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希望從事和文字相關的工作。
現實打臉。
放棄了專業背景的小雪在求職路上一路坎坷,作為一枚應屆畢業生,只能放下身段去和眾多學歷不高的求職者競爭門檻低的職位。
她做過房產公司的電話銷售,因為壓力大不出單草草收場;
她做過英語輔導機構的課程顧問,給前來咨詢課程的家長答疑解惑最終讓家長掏錢給孩子報班,但她總是害怕出錯,工作表現得畏手畏腳,被領導說“給人一種不值得信賴”的感覺;
她還做過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商務助理,但自述性格不活潑,不太擅長和客戶聊天溝通,處事也不靈活,始終處于不被討厭但也不被喜歡的尷尬境地,每天上班提心吊膽......
幾年下來,小雪感受到的多是滿滿的挫敗感,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回顧自己這幾年,小雪覺得簡直就是“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一想到自己都快26歲了,突然有一種“快廢了”的憂傷與惆悵,她找到了我,希望能梳理出蛛絲馬跡,給她的職業發展方向做些建議,不想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了。
二、
我帶著小雪用系統的方法與工具進行了排查和分析,最終,小雪的優劣勢呈現如下:
小雪的優勢在于,理解和學習能力較強,適應能力也不錯。
小雪的學歷能力體現在,即便讀了自己不喜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小雪的學業成績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稱不上最優秀,但每科成績也都能保持在80分以上;
小雪的適應能力體現在,她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或者接手一份新工作,能很快明白到底是做什么的,屬于“上手較快”的一類員工。
小雪的劣勢在于,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什么事都能做,但很難把一件事做到優秀的程度。
這些年來,工作也沒有起色;
業余愛好方面,盡管小雪號稱自己喜歡繪畫及寫作,但沒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作品呈現。
我深知,小雪的困境很具有代表性。
1、不是所有的學習能力,都能轉換為豐碩的工作成果
事實上,在小雪的敘述過程中,她不斷地重復一句話,那就是:“只要自己認準了一件事,就能把它做好”。
這句話反映出小雪對工作及未來的掌控欲,以及,渴望迅速探索自己天賦才能的強迫癥般的特質。
誠然,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小雪在上學期間所向披靡,但問題在于,上學期間的學習多是以考試為結果導向,不太注重實際運用,于是這種多年的“應試思維”讓諸如小雪一般的“優秀生”踏入社會遇到的第一個迷茫就在于——
工作沒有考試,生活更沒有標準答案,他們擅長的是帶著問題去搜集信息進行分析給出答案,但最大的局限在于,倘若一開始并沒有明確的問題或者目標,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他們所積累的領悟力及學習力,在現實面前毫無用武之地。
2、不是所有的欲望,都代表你有相應的能力
小雪說她自幼就有表達的欲望,所以她近似執著地認為,自己在溝通和交流方面有天賦。
在小雪這里,她顯然把表達欲和能力混為一談了。
事實上,商務環境下的溝通和談判能力,并不是有表達欲就可以了的,包括你的思維能力,控制談話局面的能力,察覺客戶需求的能力,以及起到好處的談話技巧,等等,哪一項都不能落后,才能讓你在商務溝通中獲得不錯的反饋。
3、對商業化運作不了解乃至排斥,是最大的障礙
當我問小雪對未來有沒有什么想法時,小雪說,她想嘗試文案寫作,一來新媒體發展迅猛,二來文案工作看起來能發揮自己對語文及寫作的興趣。
但是從小雪過往的職業經歷來看,她每份工作的開始無一不是出于所謂的“興趣”和太過理想化的認知與判斷,結果卻不如人意。
她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覺得自己的口才不錯去的,她覺得說服別人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沒想到做了電話銷售才發現,自己把這份工作想的太簡單。
幾個月下來,一是沒有任何業績,二是壓力大,同時她說,自己雖然喜歡聊天,但不喜歡功利性的推銷,這一點讓她很反感。
后來的第二份輔導機構的課程顧問、第三份商務助理等工作,按照小雪的說法,之所以沒有能調動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沒能獲得成就感體驗,根本在于“商業味太濃”。
我提醒小雪,這正是她未來職業發展最大的障礙所在。
小雪怔住了,她顯然沒有想到這一點。
沒錯,由于小雪身上的完美主義特質及強烈的掌控欲,讓她做事特別注重獨立性,卻不擅于汲取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電話銷售會有些話術培訓,但小雪覺得這些很low,并且很排斥那種假裝很熱情的說話口吻,等等。
所以,雖然小雪看似有些能力,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對于自己不了解不認可的商業規則,很難保持開放的心態,甚至一味排斥。
如此一來,小雪陷入了異常尷尬的擇業困境:
一方面自己對于喜歡的感覺過于挑剔,由于能力不足或者種種現實局限,很難給自己帶來不錯的報酬;
另一方面又不肯放下“身段”,不擅長學習別人成功的“套路”,所以不論如何選擇,做了一段時間就會陷入失望和挫敗的境地。
三、
我告訴小雪,咨詢師帶領來訪者進行自我認知和分析的目的,絕不是讓來訪者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是要學會積極改進,在了解的基礎上刻意訓練和學習,才能讓自己的職場之路越走越寬。
1、職場沒有“理想國”,請務必保持現實與理性
事實上,很多工作都可以按照事情的進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事前、事中和事后。
在小雪及很多類似小雪的職場人這里,他們傾向于在事前準備階段達到充分且理想的狀態才愿意開始,這種“理想化”特別耗人且很難實現,因為你會發現,不論自己如何做充分的準備,總是有可以不斷改進的部分。
所以,這就直接導致小雪做事當斷不斷,很容易自我否定與悔恨,這恰恰是因為她做事之前對于細枝末節的東西考慮太多,對于真正關鍵性的要素習慣性忽略。
如此,又怎能做出理性的職業決策呢?
2、成就感這樣東西并非無中生有,而是基于現實中點滴的積累
從小雪喜歡寫作但至今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來說。
一篇文章從構思、下筆到最終定稿,是需要在素材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與整理的,即便一個人的創造力超凡,如果缺乏現實的體悟和洞察,缺乏實際的歷練與打磨,就像缺乏好的食材一般,即便廚藝再高超 ,也很難燒出一盤好菜來。
同樣的道理,職場中有人抱怨自己總結分析能力差,有人抱怨自己領導力不足,很多時候是因為,這個人并未獲得真正的歷練。
真正的歷練是,在你決定從事某個職業之前,就需要提前對自己的工作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在了解到真實情況之后,再去專注投入。
唯有專注的力量足夠大,在時間的催化與作用之下,才會源源不斷地給你提供分析素材及思考的依據,用來進一步評估檢查自己,不斷地進行自我升級。
3、任何一份職業,唯有深度才能帶來超額價值
我深知,諸如小雪這樣的職場人大有人在。
他們在遇到不順或者挫折的時候,總會覺得是外在因素導致的,包括,沒有找到適合的崗位,沒有找到合適的環境,甚至遇人不淑,領導同事素質低下,等等。
問題是,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畢業生,你這樣說尚且有情可原,大家會認為你年輕,社會經驗不足也是實在屬于情理之中。
但如果你已經工作了兩年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你就應該懂得如何對你即將從事的崗位和環境進行預判,你所做的每一份選擇,更應該基于現實而長遠的考慮,不輕易決定,但一旦決定缺不輕易放棄——
這才是一位成年人應有的素質和擔當。
對于小雪而言,問題不是出在找什么工作上,而是即便找到了以為的“合適”工作,又該如何通過認知及行為的調整,做好這份工作,切實感受到成就感,才是比職業選擇更為緊要的任務。
鑒于篇幅有限,關于認知及行為調整部分,后面有機會再做探討和分析。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楊絳《雜憶與雜寫》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咨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咨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咨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干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當當、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