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迷上一本日本作家的書籍,從中提及不少次的一部世界經典——《飄》。由此在看完小說之后,立刻轉戰看向《飄》,且不說經典書籍能帶給人多少的震撼,但單是人物的刻畫描寫,能流傳千古的便是反應人性內心最真實感受吧。
一本書里,由千千萬萬個人物組成,連成線,連成故事。每一個人都值得自己去感受和推敲,而現實中的每個人都存在于書里,書中的人物也真切的存在于這世上的每個人。說說主要人物——郝思嘉。
郝思嘉出身在一個種植園主的家庭,父親是從白手起家到擁有一個收入頗豐的種植園的一家之主,母親是出身于海濱城市薩凡納的名門望族。但他們父母的結合是由于母親因情場失意而嫁給了大她二十歲的郝嘉樂——郝思嘉的父親。且不說他們是否有愛情,但是郝嘉樂對待妻子埃倫的疼愛,影響到了年幼的郝思嘉,讓她有了些許的戀父情結。并且父親對思嘉的疼愛不亞于對待妻子,所以思嘉是在父親的贊美下成長,從而造就了她一種目中無人并且高傲的性格。作為家里的大女兒,思嘉既遺傳了父親豪爽、粗獷、不拘小節、脾氣暴躁的性格,又自小受到母親良好的家教和道德觀念的教誨。思嘉既想做個像媽媽那樣有大家閨秀風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媽媽的道德條框的反骨。所以,思嘉的性格是個矛盾體,敢愛敢恨勇往直前,卻也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美國詩人約翰.P.畢曉普曾經說過:“在任何情況下,郝思嘉都是毫不足取的。她吝嗇迷信,還自私自利,簡直無人可比。她顯然屬于她那一階層的一員,但她只有少女時代才在表面上有點該階層的言談舉止;至于他們的情感,她卻從來沒有共享過。人是要有精神的,這一點于她是不可理解的。至于說思想,她知道得最多的就是那種屬于小農意識的卑劣的狡詐伎倆。基于這一點,除了她那珍貴的皮膚、土地和錢財以外,她什么也不看重。而這些正是使她的狡詐伎倆可以永遠延續下去的東西。她手里抓著這個,眼里又覬覦另一個,為此,她殺了一個前來偷盜的北方士兵,洗劫了他的尸體,結了好幾次婚,購買鋸木廠,剝削囚犯的勞動,行使欺騙術,無情地把好幾個人送上了西天?!碑厱云盏母攀霭押滤技螢槿俗畋梢暤囊幻姹磉_的淋漓盡致,但是,作為紛繁復雜社會里的一員,人的性格絕對不可能是單一的。在我認為,人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只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郝思嘉要接受雙重的對女性的批判,并且更加多!
對于畢曉普的那段批判,內心縱然有許多為郝思嘉解釋的話語,卻覺得沒有必要說出來了。女性在這個社會的生存或許本身就要比男性要艱辛,在此情況下,更有許多的條條框框限制著女性。從以前的重男輕女,到現在的女大當嫁。雖然現在的時代,越來越多杰出的女性來打破這一觀點,但是仍然在很多百姓和普通人家里,依然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父母的觀點里,大部分女孩子如果不按照家人安排好的路走,常常就會一言不合便出事的結果。那個時代的郝思嘉,愛上一個人會立刻表白,被拒絕后會大膽的甩一巴掌,賭氣的嫁給了情敵的哥哥,年僅17歲的她就是一個帶著兒子的寡婦,在所有人認為她今后的日子就是穿著喪服,專心撫養著兒子長大,她卻大膽的接受了男士的邀請去參加跳舞,去社交,這在當時的社會是不能接受的,然而更可笑的是,不能接受因為當時所有的女性都服從于社會的框架,接著每個女人都要張口罵郝思嘉,難道不是內心的嫉妒?郝思嘉大膽的做了每個女人都不敢做的事,對一切置之不理,依舊我行我素。
然而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思嘉的責任心。美國內戰爆發以來,讓思嘉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十張要吃飯的嘴,以及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對自己囑咐,讓她照顧好他的妻子,這一切的一切,思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然而她沒有,她為了大家的生命,犧牲了自己重新嫁給不喜歡的人,犧牲自己的身體以及白嫩的肌膚下地干活,犧牲自己少女時代最想要的純潔殺了對她大家庭有傷害的北方士兵。她一切的犧牲,和在面對輿論的壓力下,做起了生意,在時代的反對下,努力為自己賺取了籌碼,保全全家人的性命。她的驕傲,她的自命清高,她的我行我素和不擇手段,在批判她的同時,身邊的人理所應當的接受了她所有的救濟。雖然她采取的作戰方式并不是全都合乎道德范圍,但是她至少沒有躺下等死,而是竭盡全力去拼搏,去奮斗。從郝思嘉身上獲得的,不僅是勇于面對現實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還有敢于突破社會的條條框框,活出自己。
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郝思嘉”吧,但是,有幾個女孩能做到郝思嘉呢?現實中,大部分的女孩依然還是接受了社會的條條框框,或者接受了家人的安排,處于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狀態,然而內心又不大愿意承認并且也想要好好爆發一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卻還在原來的狀態原地踏步。愿每個女孩都能做自己,活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創造,去拼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事事念感情講情義,而埋沒了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負責的人生,既然人生如此短暫,完全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綻放,而你,女孩,做好自己,活出你自己心中的“郝思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