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作者:齋藤孝(日),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讀書的意義”;,二“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三“十倍增強讀書力的技法”。
首先,作者指出讀書有三種意義,分別是:獲得信息為目的的讀書(如,迫于工作或考試的需要);促使大腦充分發揮想象力的讀書(愉悅、有意義);以及鍛煉自己、豐富精神的讀書。需要強調是,讀書的這三種意義缺一不可。通過大量的閱讀,我們可以培養快速思維能力,以及拓展思維的深度。
接著,作者介紹了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
習慣一:帶著問題讀書。這里存在一個良性循環系統,經驗積累有助于發現問題,讀書本身又能增長經驗。換一種說法就是:我們越早積累讀書經驗,讀書產生的價值就越高;讀書產生的價值就越高,積累讀書經驗的速度就越快,就越容易邁上下一級臺階。
習慣二:通過朗讀訓練理解能力。作者在這部分主要想表達的觀點是,通過聲音引發鮮明的想象,讓語言沁入身體。如,給孩子念“繪本”,父母通過聲音將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可以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這對孩子長大后無論是冷靜分析自我還是理解他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習慣三:用實體書鍛煉讀解能力。
習慣四:隨時隨地均可讀書。
習慣五:練習“把書的內容用一兩分鐘的時間向別人說清楚”。這部分,作者介紹“轉換視角+引用”的方法,讓我們的“輸出閱讀”更有效。具體方法是:在講述時,盡量引用書的部分內容,然后以自己的感性、體驗為主,比如自己對這本書的哪些地方感興趣,對哪部分內容印象深刻。
在書的最后,作者列舉了增強讀書力的技法。如,
“轉換閱讀,將內容融入自身”,具體操作方法:引用原文+選擇該部分的理由+自已的有趣經歷,這一點與“拆書幫”的理念相似。
“標簽閱讀”,如每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標簽,“**文庫”之類的,我們可以按照這種歸類,一本本的去積累知識。
“據點閱讀”,就是以某本書為契機,拓寬讀書的廣度,如同先建好一座大本營,然后收集與之相關聯的各種書的知識和信息。
“快速閱讀”并不是所謂的“速讀”,“快速閱讀”不是一站不停地長驅而過,在某些“車站”還是需要停車的。尤其是一些大型車站,停車時間較長。我們需要優先瀏覽整體內容,這樣就不會錯失重要的內容。針對長篇小說的“快速閱讀”,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讀對話部分。因為再不容易讀懂的書,描寫對話所使用的語言一般也會比較簡單。
在《深閱讀》一書中,除了以上主要內容外,作者還表達了對閱讀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如“看電影前先閱讀原著”、“暢銷書不等于好書”、“連一千本書都沒讀過的人想當作家,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等等。作者用自己豐富的學識,指導我們從選擇好書出發,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提升閱讀技巧,強化輸出效果,熟練掌握閱讀的“深潛力”,最終汲取精神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