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又到了南方的雨季,厚實的云層快速的移動,不一會兒一半的天空陰暗了許多,雨點密集的敲打著陽臺的欄桿,發出悶悶的聲音,想要喚醒在烈日炙烤下昏睡已久的大地。
我不喜歡下雨天,因為南方的雨天又悶又潮,對于一個生長在北方的人來說有點難過。不過在雨天吃一碗煲仔飯卻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關于煲仔飯的名字有一則趣事分享,一個外地人來到廣東,看到街上煲仔飯的招牌嚇了一跳,煲仔難道是要吃小孩子?頓感廣東人食野味的范圍之廣。笑話終歸是戲言,煲仔飯的美味在唇齒之間游走不停。
種類繁多,任意搭配,隨心所欲是煲仔飯的最佳優勢。
每次在學校食堂買煲仔飯都會豪氣的和打飯小哥說“一份什錦鹵拼,素菜都要,肉菜要豬肚,豬耳,肥腸。”什錦鹵拼里的素菜主要是海帶片,豆腐絲,還有土豆和蓮藕,肉類可以自由搭配,豬肚,豬耳,鹵肉,魚卷等等。如果是其他的就有所不同,臘腸飯只有深褐色切成小片的臘腸配上水煮包菜,牛肉丸飯的主打就是筋道爽滑手打牛肉丸,鹵汁浸潤過的肉丸帶著牛肉的香味在鍋中浮浮沉沉。有時還會加一顆鹵蛋,在秘制鹵汁中泡了許久的雞蛋,白嫩的蛋白已染成了棕色,一顆顆擠在不銹鋼的盆子里等著采擷。除了鹵蛋,蘿卜干也是必不可少的配食,嗜辣的可多加一些,被辣椒油染紅的蘿卜干脆脆的,帶著些許火熱的辣味。分割成三部分的小鍋里鹵蛋和肉類還有素菜熱熱鬧鬧的擠在一起翻滾著,反復熬煮的鹵汁散發出濃郁的香氣,每個走進食堂的人第一次聞到的一定是煲仔飯的鹵汁的咸香味。
不大的窗口每到飯點便擠滿了人,為了能一品美味等上幾分鐘也無所謂了。水蒸氣熏騰下的砂鍋里是白亮飽滿的米飯,打飯的阿姨忙著詢問學生的喜好,工作間里的小哥麻利的收拾著各類食材,熱氣騰騰里一片忙碌。在來廣東上學之前從未吃過煲仔飯,在學校第一次吃過之后便對這味道念念不忘,下雨天不想出門,但想到煲仔飯還是會快速的換好衣服下樓,當拎著飯盒回來的時候伴隨著悅耳動聽的雨聲,一切壞心情都立刻退散。
雨天與煲仔飯,冬季與煲仔飯,都是如此相配。與他人在飯點排隊爭分奪秒的時候,在考試周復習的精疲力盡的時候,都有暖暖的煲仔飯在手邊,輕易就可以觸到的溫暖。
多年以后回想起大學的時光,第一個記起的約是學二食堂里屹立不倒的煲仔飯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