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投資結構不同,每一輪牛市的趨勢都是美股先創新高,帶動歐股,然后帶動日股、港股最后帶動A股,但是A股的特點是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未來2-3年,甚至是3-5年,A股的“慢牛行情”一定會超出預期的。雖然現在不敢說能不能超過6000點,因為當時的6000點是虛高的,當時平均市盈率六七十倍,而現在只有20倍。可以說現在這個市場的基礎和當時相比更堅實,更具吸引力。現在再想把平均市盈率提升到70倍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翻一倍都不容易。所以這一輪目標不一定是說創出6000點,現在滬深300是15倍,滬深300只要從15倍回到20倍,就是30%的上漲。如果到道瓊斯指數的27、8倍就重新回到5000點了。
未來幾年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你只要堅信2018年還是“慢牛結構性行情”,在2017年可以說是二八分化的,20%股票讓你賺大錢,80%股票沒賺錢或者是虧錢。但是到2018年,熱點一定會擴散,賺錢股票會更多,會二八變成四六。
2017年,大家主要是買大消費、大金融、大周期傳統的“白龍馬股”,到2018年大家會進一步挖掘新的“白龍馬股”,這些股票就是潛在的龍頭股。比如說中小創將來有可能成為行業龍頭的個股會成為2018年表現最好的一塊資產。
在指數走出“慢牛行情”之后,各個行業的龍頭,不僅是傳統的大行業龍頭,包括細分行業龍頭都會走出“慢牛行情”,一定會超預期。
業績為王還是明年的主題,業績為王是兩個意思,一個是現有業績表現很好的。第二個意思是未來能釋放出業績的一些新興成長股,一些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個股,也能走出慢牛。比如說像近期已經開始走強的新能源汽車、5G、人工智能等等這些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行業,一定會有很多機會讓大家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