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接觸《圍城》這本書,只是因為高中老師對它的評價甚高。初讀,于一個才上大學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來說,也僅僅是被他我不曾領略過的華麗詞藻所吸引。
? 直到現在,我終于讀完了這本書。不對,與其說是讀,我更像是完成一次過去時代的旅行。忘記是誰說過:"一定要讀《圍城》,而且要在你覺得差不多的時候讀,如果在太年輕的時候懵懂的讀了,你以為你看過了,實際上是永遠的錯過了,會很可惜。"怕只怕還是我的社會閱歷不夠,又或是《圍城》這其中之精髓實在是妙不可言。
? ? 小說中,以主人公的感情生活線為線索,展現了一個舊時代男子的三段感情生活。尤其在和最后一段關系中,主人公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信心,失去了自己。而在前半部分,方鴻漸確是一位知識分子,他渴望成功,極其在意自己的面子,買下了國外不存在大學的證書。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執著和他生活環境的這個怪圈,形成了所謂的圍城。
? ?讀過的人,大抵都對這句話印象深刻。"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是的,這句話太出名了,我在沒讀之前就已經知曉。一開始的方鴻漸渴望愛情,而后來當他被愛情束縛,他又想著逃脫。就像文中描寫他的一句話一樣:"心里仿佛黑暗牢里的禁錮者摸索著一根火柴,剛劃亮火柴就熄滅了,眼前沒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他就像那根火柴。
?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覺書中的每個人都是都是對一個人生活各個階段的寫照,有可能這一秒我們是方鴻漸,下一秒是蘇文紈,再而又是孫嘉柔……誰又能說的清呢?每個人都有缺點,這本事恰恰是真實的寫出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虛榮, 自私。
? ?人生處處是圍城,不單單愛情,在方鴻漸的故事中,他的生活 ,婚姻,事業,都一次次陷入圍城,他屢次想要逃出,卻終已失敗告終。 在我看來,他不僅僅是被現實圍困,更可怕的是他封閉了自己的內心,在自筑的圍城里不愿意出來。誰又能叫醒一個在假裝裝睡的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