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回到家,給兒子做了他心心念念的炒年糕。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從一個不會廚藝到現在廚藝深受孩子們喜歡!也許這就是一個蛻變,一種成長,一份擔當!雖然,這過程中有過失敗,有過迷惘,過埋怨,有過慌張,但好在我都扛了過來!回過頭來想,這一切,只是為了讓自己成長!
? ? 當下班回家,習慣了飯還沒有熟,坐一邊等待著,突然想起昨天買的毛豆,打開冰箱看到毛豆依然如故,原封不動在那。孩子爺爺說沒時間弄,那我就自己動手吧。看著在一邊的兒子,我突然想到:“兒子,這樣,請你把昨天買的毛豆剝一下,我給你做好吃的炒年糕。”兒子滿心歡喜,立馬從躺沙發的狀態起來動手剝毛豆。雖然過了很久,半袋毛豆終于他剝完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嘗試了很多種剝毛豆的方法,有從中間掰斷擠出豆子的,有直接擠出豆子的,有用指甲剝開的。他剝到一個奇怪的豆子時,會興奮地跑到我面前,拿著這個形狀怪異的豆子像我解說:“媽媽,這個豆子是不是很奇怪,其他的都是圓圓鼓鼓的,這個像個干癟的氣球。”
? ? 現在的孩子多么幸福,啥也不用干,讓做事爺爺奶奶還攔著,說什么孩子還小,其實,漸漸的他們自己主動屏蔽這些事,心里已經暗示自己,反正大人會做,我不用做,不是我的事情。
? ? 這種想法,對于孩子成長無疑是一種阻礙,容易讓孩子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更讓他們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更逐漸喪失勞動能力。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是擁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漸漸提升的學習能力,以及協調平衡的運動能力!而家長們要做的就是放手讓他們去做,不是需要他們做很多,而是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以及賴以生存的生活技能,這是一個人生活的基本保證,我們培育的不是巨嬰,更不是啃老族,如果家長們再包辦所有,那么未來的孩子肯定是二者之一。
? ? 放手讓他們去體驗生活,放手讓他們參與勞動。也許在你放手的過程中,他們體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是獲得技能的自豪,是失敗過后的堅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