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閨蜜,難道就真的是嗎?
? ? ? ? ? ? ? ? ? ? ? ? ? ? ? ? ? 唯笑/竹攸草
近期看了很多關于講“朋友”“友誼”的文章,很多大咖說得確實很棒,再加上近期“柳巖伴娘”事件,讓我想了很多,本不想再說這個老話題了,可最近由于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讓我陷入了思考。
閨蜜,說是就真的是嗎?
友誼這種事,從我有記憶以來到現在,我一直執著于此,心態變了又變,努力過,敏感過,放棄過,珍惜過,到現在,淡然著。
有人說,女生的友誼,來得快去得也快,脆弱得堪比一張薄紙。
我不反對,但也不是很贊同。
我不知道男生間的友情是怎樣的,但我對“閨蜜”這兩個字有著不同的體會,下面我所說的都是我的一些親身經歷,關于女生“閨蜜”的那些事。
一
就先從我的室友說起吧。
我從小就是個重感情不甘寂寞的人,身邊如果沒有朋友會活不下去的。
高中畢業,暫時告別了生我養我的城市,決定南下開啟一段新生活,到了那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園,?陌生的環境,我的第一目標,是找到一個合拍的好朋友。
天時地利人和,我和其中一個室友一拍即合,當即成為了大學初始的一對“好閨蜜”。
室友是個湖南妹子,最開始,我倆無話不談,她什么事都會和我說,我什么事也都會和她說,我很慶幸,在大學里,我能順利找到一個好朋友,并且迅速上升到好閨蜜的階段。
可漸漸地,我就發現了問題。
到現在,在我看來,室友都是一個很獨立的人,她不像我們,習慣一起吃飯一起自習一起上廁所(高中妹紙閨蜜團行事的翻版,哭笑不得狀……),有些時候,她早上起來得較晚,我會催促她快點準備去上課,畢竟我不喜歡遲到,這時候她往往會說:“你先去吧,不用管我,沒關系的。”一開始,聽到這話我一愣,一般來講不是應該加快速度收拾,然后一起愉快地去上課嗎?當時沒多想,可后來這種事情越來越多,甚至因為她的此類行為,打亂了我們所有人的計劃,每每這時候,我都有欲發作而不能的無力感。
很多次,在上課的路上,偶遇其他同學結伴而行時,我總是默默哀嘆于自己的形單影只。
后來,我終于明白她的心理,在她看來,她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不想因為任何因素而遷就我們,如果節奏一致,那就結伴而行,如果不一致,那就分開而行,哪怕是很要好的閨蜜,在上課這件小事上,她想的是,如果我來不及,你可以不必等我,先去上課,這樣既不會遲到也不必等我。她不是在客氣謙虛,是真的這樣認為的。
所以,慢慢地,我明白了我倆的節奏步調其實并不一致,她有她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方式。
她不愿遷就,可是校園生活,很多時候就是要適應集體生活,因為她的“獨立”,很多事情都必須由我來幫她完成。而我以前是個對感情很用力的人,總是習慣百分百給予付出,如果對方沒有多少回應,我會胡思亂想,甚至猜測對方的人品,對對方的云淡風輕感到憤懣,繼而陷入自我掙扎抱怨天地的境地,惡狠狠地認為人世冷漠,疑惑于我這么真誠的一個人,怎么就沒有人看到我的價值?
再后來,對于我和室友之間的友誼,我同樣覺得我付出太多,而她總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一點都不會遷就我,總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我感到很是心累,可還是想一味苦撐遷就,漸漸地,心里多多少少生出了一些埋怨,這埋怨的因素漸漸發酵,直到后來,徹底爆發。
爆發的那一天,我才知道,原來這場友誼拉鋸戰中,不止我對她有埋怨,她同時也對我有著很多不滿,原來,我們彼此都心知肚明,對方與自己根本不合拍,只不過在我苦撐的同時,她也在苦撐,也在遷就,只是因為我的埋怨,忽視了這些細節。
我們沒有激烈爭吵,也沒有大聲指責,只是看清了彼此的不合拍,最后,好幸運,這一次,我不再強求,我們用僅剩的默契,對彼此說,不再是閨蜜,做回彼此的室友。
現在,我很慶幸,我們當初做了這個決定,后來的后來,她對我說,我不知道你和我在一起相處原來這么累,我對她說,我也不知道原來你也對我有這么多不滿。說完,我們看著對方,相視而笑了,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后來的這幾年,我們相處得很好,在室友里,我和她的關系依然最親近,她最秘密的一些事還是只愿意和我說,而我也是如此。
現在,她和我說,我們現在這個關系真的剛剛好,沒有了“閨蜜”的束縛,我們原來可以相處得這么好。
我說,是啊,“閨蜜”這個詞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個枷鎖,綁架了彼此的同時,也束縛了彼此的空間。
二
這個例子,說的是我在學生組織里,結交到的一個好朋友。
大學這幾年,有一段日子,我過得極為消沉,就是在這個時間,我加入了一個學生組織,認識了我的這個好朋友,她和我一屆,是我的部長,后來我是她的副部長,在這個組織里,我們差不多有共同的好朋友,我結交到了幾個不錯的朋友,大多比我們小一屆,但我們卻相處得非常好。
我以前習慣叫她部長,即使后來換屆,我們的身份變換,我還是習慣叫她部長,對我來說,她這個人,我不是很好形容,想起她,我的第一印象是,她特別愛吐槽,群里,空間里,微博上,朋友圈里,總是能隨時隨地看到她吐槽的痕跡,滿滿的負能量撲面而來,有時,見到她本人,她的第一句話多半是,最近xxx特別煩人,我又睡不好,能不能讓我安安靜靜的生活扒拉扒拉……而她的口頭語也是,生無可戀啊生無可戀……
最開始,我會覺得很新奇,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朋友,而我又不介意我身邊的朋友多種多樣,但時間久了,隱隱約約,對這一點,我會有點反感,我很疑惑,生活是有多糟糕,讓你總覺得生無可戀?她媽念她,她弟淘氣,她姐傲嬌,她通通都要吐槽一遍。
但不得不說,她這個人對我來說,又是挺重要的,大學里的一半時間,大概都是和她渡過的,考研時,我們也是一起吃飯一起自習,可能是受了室友影響,那個時候,我反而覺得我一個人更自在,與其時刻拴在一起,不如各自生活。
也是因為這個朋友,我才有了“說是閨蜜,難道就真的是嗎?”的疑問。
其實,我倆現在算是“閨蜜”。而這個“閨蜜”關系是如何來的呢?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年過年,大家在群里互相說著吉祥話,我和其他幾個學妹都有各自的閨蜜(這里的閨蜜,是俺的親閨蜜!貨真價實的閨蜜!下面會有提到……),話題由閨蜜這個字眼開始發散,她突然在群里艾特我說,琳兒,做我閨蜜如何?附加一個壞笑表情。我當時看完,沒多想,就答應了,畢竟那時候,我覺得我們相處得不錯,說不定真的可以發展成一輩子的朋友。
可是近期,我會有被“捆綁”的感覺(我才知道以前“捆綁”別人,對方的感受,打臉……),或者說有被“利用”的感覺。
說實話,接下來這一段時間的相處,我并不覺得我倆合拍,也不覺得我倆的相處模式和關系是閨蜜的狀態,后來從一個關系很好的學妹口里得知,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么認為,原來別人也看出來我們并不合拍。
其實我挺理解這個朋友的心理的,因為我也曾從這個階段走過來,她唯一和我不同的是,她有時是個特別獨立的人,有時又特別需要和別人一起,往往這時候,我就可以登場了……
其實說實話,我不太認同她是我的閨蜜,我也并不覺得我倆的關系真的到了閨蜜的階段,據我所知,她沒有自己的閨蜜,整個大學,有幾個好朋友,但又到不了交心的程度,班里的寢室里的人又都各自很冷漠,她大多是獨來獨往,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自習,她會用“凄涼”這個詞形容自己的這個狀態,往往這時候,她特別需要有個人可以和她一起。
她特別獨立表現在,她的性格和我那個室友會有重疊,不麻煩別人,只顧自己的節奏,所以有時候,她會對我特別客氣,我幫助她什么,她就總想著用什么來還我,而我這個人呢,如果是我的朋友,我就不太希望對方和我特別客氣,太過客氣,會讓我覺得有些無力。
但有時候,我又覺得她并不是真的很需要我,只是不想在人群中顯得太過形單影只,因為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太過孤單,就總想拉一個人做陪同。
這個心理,我太了解了,因為當初我也是這個心態,所以我很理解她,但理解不是同情,我并不想因為我的理解而去委曲求全,我們倆的不合拍是客觀的,不是遷就就能解決的,也不是“閨蜜”這個字眼可以掩蓋的。
最致命的是,有時候,和她在一起相處,心里總有不安的因素在躁動,我常常感覺到,關鍵時刻,她可能是那個對我會選擇袖手旁觀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我敏感,但我知道一旦我有了這種感覺,這就已經說明這段友情已經不太健康了。
我們有個共同的朋友,曾經說我很傻,我承認,有時候我是真傻,但有些時候我不是傻,我不說,不代表我不明白,只是我不愿摧毀這段友誼。
三
這最后的例子,就是我的親閨蜜,貨真價實的,是我認為值得深交的好朋友。
拋開大學里的小伙伴,回到家里所在的城市,我也有一群小伙伴,我稱她們叫“閨蜜團”,是的,這個閨蜜團有十幾個人,大家都是高中同學,從高中到大學畢業,一直維持著只深不淺的感情。
但這個感情是我們都在的時候才有意義的,其實在我看來,私下里,分開來看,我心里的真閨蜜,感情真的很深,值得深交的朋友確實是閨蜜團里的,但并不是全部。我這樣說,不是意味著對于其他幾個人我就沒有感情,相反,那幾個人對我來說也是比一般朋友要親的存在,只不過因為環境等因素,彼此沒什么機會交心罷了。
在這里,我只說其中的兩個,都是我認為可以交心值得深交的好閨蜜。
可能是因為有了高中的感情,我們發展成閨蜜變得很理所應當,順其自然,我個人很喜歡“水到渠成”這個詞,我覺得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還是什么情,只要是感情,都應該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帶上某種標簽的感情,這樣的感情太虛假,并且不會維持太長時間。
我和一個閨蜜的相識是高二分班后,我倆是同桌,后來她對我說,別看她有時很搞笑好像和誰都合得來的樣子,其實她是個特別不愿多說話的人,對于陌生人,她是那種分分鐘尷尬癌要犯的類型,其實我也是這種人,對于熟人,我可以毫無形象可言,但對于陌生人,我也是敵不動我不動的狀態,但第一次見面,我倆就聊得很high,我從沒想到我和一個陌生人也可以相處得毫無違和感,我一度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不過后來她用“相見恨晚”這個詞成功解除了我的疑惑。
高中后兩年,我們嘴上并沒有說是閨蜜之類的話,更何況,我們那時共屬于一個強大的group,那時我還并不稱它為閨蜜團,那時它是“樂天派”,所以我和這個閨蜜只是比一般朋友要好的關系,有什么事我也只愿和她分享,她曾開玩笑說她是我的“垃圾桶”,我說她聽。
就這樣,高中畢業,偶然一次機會,就說到了“閨蜜”這個詞,從那之后,我們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閨蜜,大學這四年,我雖然在外地,但是我們的感情卻逐漸加深,由最開始的我說她聽到現在的彼此分享,我們都是表面很happy,有什么難過都先自行消化的人,但如果真的消化不了,想到的也是向對方傾訴,不得不說,默契這東西是個特別神奇的存在,明明相距近一千公里,我們卻能有著相同的步調。
她不和我矯情,我也不喜歡和她客氣,當然了,她也有忘記我生日的時候,我也有因此感到失落再次開啟猜疑模式的時候,但不得不承認,合拍的人永遠都沒有矛盾存在,我有時很敏感很玻璃心,但她總能找到一句話打消我所有疑慮。我們不常見面,一切聯系全憑微信,但我們的狀態常常是,本來只是想分享一件小事,等再回過神兒來,發現不知不覺又聊到天黑臨睡前。
因為我們也有各自的朋友,所以常常會討論“合拍”這個詞,最后談來談去,唯有感嘆,我們彼此合拍真的好幸運。
這個閨蜜在我心里是感情最深最想交心的一個,而和另一個閨蜜的關系,說起來就有點曲折了。
其實說實話,最開始,雖然我們這個group,她也在,但她那個時候的心態大抵也是不愿一個人顯得太過孤單,所以我們一有什么事,她就特別積極,特別盡心,至少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甚至,有些時候我會覺得她想融進來卻總是徒勞,我那個時候其實挺不屑這樣的人的,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人就算再怎么想表現自己也不是真心相待,僅僅因為不想一個人太孤單。
可是大學這幾年,我對這個閨蜜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變,也許她一開始確實是這個心態,但是不管怎么說,關鍵時刻,當她挺身而出時,我是真的有感覺到溫暖。
盡管有些時候,我們get不到同一個點,但她會在天氣變冷時囑咐我一個人在外保重身體,她會在我最脆弱時給予我最真誠的關懷,她會在我們一起努力考研時為我加油……她的這些行動,都讓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可貴的姑娘。
她用她的堅持和真誠,讓我明白,她也是我值得深交的好閨蜜,她會在我最需要安慰,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不管我是否身在外地,不管長途電話費有多貴。
人害怕孤單寂寞,這是人之常情,可如果因為這一點而否定一個人,認為對方不是真誠相待,現在想想覺得自己那時候真的好愚蠢。她也許曾經是孤獨的,所以更加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珍惜每一個朋友。現在想想,這種心態我明明最應該了解明白。
不過,好在最后,她沒有放棄,我也慶幸,我終于認識到,我不能錯失這樣的一個好閨蜜。
所以,對于“女生友誼脆弱得堪比一張薄紙”這個觀點,我說,我不反對,也不贊同。
如果真的堪比一張薄紙,我覺得這個友誼也就空有虛名了。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就,珍惜吧》里說想要好好珍惜當下,但現在,我的想法又發生了一些改變。
不是說珍惜不對,只是我在珍惜的同時,也會告訴自己,如果我的珍惜沒有得到對方的回應或者對方并不稀罕我的珍惜,那我再抱著這份珍惜也是徒勞。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就是講朋友間合拍的重要性,我深感贊同,但現在,再看“閨蜜”二字,我想給它再加上珍惜二字。
如果前兩個例子是在說合拍,那最后這個例子,就是在合拍基礎上,多了珍惜。
不是為了想有閨蜜而成為閨蜜,而是因為彼此步調一致而成為閨蜜;不是因為“閨蜜”這個頭銜束縛住彼此,而是因為彼此相知相惜而冠上這個頭銜;不是常常把“閨蜜”掛在嘴邊,而是清楚明白即使不說出來,對方也是自己的好閨蜜。
閨蜜,這兩個字對我來說珍貴而難得,不是說是就可以是的。
在我看來,合拍很重要,世間這么大,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人,能遇到與自己合拍的真是再幸運不過了,但彼此珍惜的心情也是至關重要的,彼此感受到相同的心情的那種感覺,啊!簡直是不要太美好了(偷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