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作者: 王力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08-1
頁數: 261
叢書: 大學入門叢書
ISBN: 9787506286893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原書由王力先生主編,本是經典之作,而隨著新的考古材料的發現,有些內容的確需要更新修訂。這個版本是插圖修訂第4版,修訂者是劉樂園。 修訂部分在正文以灰底字注出,大部分修訂體現在圖片的注釋部分,文字風格與正文大異。關于修訂內容的評論也兩極分化。看起來,修訂者有些文字是過于輕佻了,例如對章太炎的批評。又例如,關于筆法和轉筆的看法,修訂者是取自孫曉云《書法有法》一書,孫氏的看法固然自成一說,但還不是定論,修訂者就不加說明地采用,未免輕率了些。

做筆記時,并未意識到修訂者的態度并不審慎,記下的筆記不分原書與修訂,當時未及時整理,現在更不易區分,只好將就了。

以下是推特讀書筆記。

  1. "五星",是先秦所謂的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和鎮星。秦漢以后,由于五行說的普及,它們又被稱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2.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又合稱五緯。

  3.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為它光色銀白,亮度特強。《詩經》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昏以為期,明星煌煌",都是指金星說的。金星黎明見于東方叫啟明,黃昏見于西方叫長庚,所以《詩經》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4. 木星古名歲星,古人認為歲星十二年繞天一周,每年行經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并據以紀年。

  5. 水星一名辰星, 火星古名熒惑,土星古名鎮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談到天象時所說的水并不是指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營室,即室宿,主要是飛馬座的α、β兩星)。所說的火也并不是指火星,而是 指恒星中的大火(即心宿,特指心宿二 ,即天蝎座的α星。

  6. 昔高辛氏有二子,閼伯、實沈,兄弟不相能,互相征討。遂遷閼伯于商丘,主祀大火,故辰為商星(即心宿);遷實沈于晉陽,主祀參星,故參為晉星(即參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為參辰或參商。又因為參宿居于西方,心宿居于東方,出沒兩不相見,也比喻親朋久別不能重逢。

  7. 古人利用北斗來辨方向,定季節。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們看起來它在圍繞著北極星轉動,所以古人又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8. 古人為了說明日月五星的運行和節氣的變換,把黃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星紀、玄枵等十二個等份,叫做十二次。每次以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為標志,例如星紀有斗牛兩宿, 玄枵有女虛危三宿,余皆仿此。


  9. 除了日月季年之外,還有更大的時間單位,這就是章、蔀、紀、元。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蔀(76年),二十蔀為一紀(1520年), 三紀為一元( 4560年)。 ——原來紀元是這么來的

  10. 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將星宿與州國互相對應,說某星是某國的分星,某星宿是某州國的分野。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國來分配,后來又按各州來分配。

  11. 古人又有所謂"月建"的觀念,就是把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和十二個月份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歷)配子,稱為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二月為建卯之月,直到十月 為建亥之月,如此周而復始。

  12. 我國古代最早的紀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紀年,例如秦襄公八年,直至舊君出位為止;漢武帝開始用年號紀元,例如元光二年,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戰國時代,天文占星家根據天象紀年,有所謂星歲紀年法,星指歲星,歲指太歲。

  13. 干支紀年法一般認為興自東漢,也有人認為在漢朝初年就開始用干支紀年,到了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才用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一般歷史年表所記西漢以前的逐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這一點應該注意。

  14. 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夏歷、殷歷和周歷,又叫做三正。周歷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歷的十一月)為歲首,殷歷以建丑之月(即夏歷的十二月)為歲首,夏歷以建寅之月(即后世通常所說的陰歷正月)為歲首。


  15.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以建亥之月(夏歷十月)為歲首,但夏歷適合農事季節,所以并不稱十月為正月,春夏秋冬和月份的搭配,完全和夏正相同。漢初沿襲秦制。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用太初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此后大約二千年間,一般都用夏正。

  16. 律本指定音的竹管。舊說古人用十二不同的標準音,以確定樂音的高低,叫做十二律。十二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特定的名稱。其中奇數六律為陽律,叫做六律;偶數六律為陰律,叫做六呂。合稱為律呂。


  17. 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擊或五音,大致相當于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形成五聲音階,后來加上變宮、變徵,大致和現代簡譜上的7 (ti)和#4(fis)相當,這樣就形成一個七聲音階。

  18. 我們閱讀古書,要注意同名異地的情況。例如戰國時稱六國為山東,這是因為秦都關中,六國在崤山函谷關以東的緣故。古代山東山西有就華山而言,有就太行山而言。 又如江南,《史記》中指湖廣江西一帶;今天的江南,《史記》中稱為江東。

  19. 至于具體地名,在不同時代指不同地點,則更為常見。例如桂林,秦代指今廣西貴縣南,三國時指今梧州市,西晉時指今柳州市東;桂州在南北朝及唐五代、桂林府在明清兩代,都指今桂林市。

  20. 黃河流域氣溫變化圖


  21. 姓和氏都是宗族血親關系的代號。姓和氏的概念及來源本身的問題 也非常深奧復雜。從古代文獻結合甲骨文、金文的情況來看,姓,原本是指 母親一系的血緣關系;氏,原本指的是父系的血緣。我們今天概念的"姓", 實際上是先秦時代的氏,是父系血緣宗族符號。

  22. 姜太公的母姓姜,父氏呂,名尚,他的"姓名"是姜尚。秦始皇母姓贏,父氏趙, 名政。按照今天的規則,他的完整名字是趙政。"贏政"這種方式的"姓名", 到西漢就已經完全不存在了,西漢以后的所謂“姓",說的其實全都是"父氏"。

  23. 漢代以后”姓"發展成父系血緣的代號,而”氏"除了指父系血緣之外,居然常被用來指母系血緣。比如劉姓女子嫁到陳家,就稱為陳劉氏。"姓"和"氏"的涵意和指代關系的這種交換至今未見到任何合格的學術解釋。

  24. 黃帝戰蚩尤的故事。由此我們知道,所謂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禮制起源真相,原來不過如此。又往往不能容忍遠古圣賢時代有暴力的記載,所以這段文字在漢代以后散佚也不奇怪。

  25. 周代貴族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為"昭""穆" 兩輩,這是周代宗法和后世不同的一點。試從大王(古公亶父)算起,大王的下一代是大伯、虞仲和王季,這是昭輩;王季的下一代文王就是穆輩。文王的下一代是武王,又是昭輩;武王的下一代是成王,又是穆輩。

  26. 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同"昆”)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 ——這個夠冷

  27. 喪服是居喪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親屬關系有親疏遠近的不同,喪服和居喪的期限也各有不同。喪服分為五個等級,叫做五服,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從這套制度可以看出男女、嫡庶、血統親疏的等級。古人講到親戚關系時常用喪服表示親疏遠近。

  28. 喪服制度中,還有很多怪現象,比如”姨"服重于”舅"服,"叔嫂無服"。這些現象的真實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文明。 ——搜了一下,丁鼎《〈儀禮·喪服〉考論》對此從人類學、民族學的角度作出了解讀。

  29. 風水的本質思想是非常簡單易于理解的。理想風水的原型,就是原始人類棲息地的理想模式。一般要求屋子坐北朝南,屋后有高山,可以阻擋寒冷的北風。屋子南邊不遠處要求有"正弓"(即彎曲的向自己住宅兩側收攏)的河,這樣可以提供好的飲用水水源,又無水災之虞。

  30. 屋子應該處于樹木和小山包(風水中所謂"砂”)的掩映之下,前方平坦開闊,既安全隱蔽又不至于交通不便,便于狩獵和一般的勞作生活。這種非常樸實的對于原始生活地選擇的要求,用"風水"的言語來表達就是:人居的地理環境應該能夠包、圍、 拱、繞地"聚氣"。

  31. 西漢時期政府規定的"石"是重量單位,等于120"斤"。西漢的1斤約合250克,1石就約合30公斤。 作為體積單位,1石等于10斗,但西漢政府規定的10斗是斛,石是民間俗稱,又有大石小石之分,復雜難辨。

  32. 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即篩子)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里加鹽、蔥、姜、桂皮、薄荷等等,類似于一種可怕的"糊辣湯"。也難怪這種徹底怪味、想象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堪下咽的"茶湯"能提神。

  33. 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后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已沒有"道"的成分。

  34. 今日盛行于中國的所謂"茶道"、”茶文化",所謂"'勤和簡靜'的茶道思想",以及諸多扭捏姿態,全是近三十年來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虛的胡扯。所謂"茶文化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這正是所謂器之不存,道亦不復。

  35. 先秦時代沒有今天意義上的糖。先秦的飴,其實是麥芽糖。中國的 甘蔗種植和糖的提煉方法都是唐代由印度傳入,后來制糖術得到很大發展,制出白砂糖和冰糖,又反傳回印度。

  36. 漢代深衣的復雜結構有其特殊形成原因:漢代沒有結構完善的內褲。

  37. 唐以前的人坐在席或者矮床上,寫字是左手執卷成筒狀的紙,右手執筆。因此,唐和唐以前毛筆寫字的筆法也與今日迥異。這就是在后世讓大多數人懸隔不知的”轉筆",字的每個筆劃在書寫時都需要不斷搓捻轉動筆桿。中國古代書法理論中所謂"筆法",指的就是轉筆技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61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8評論 3 417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23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9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6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3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01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8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78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使女的故事》里女人們從正常生活突然變成生育機器,負責訓練(洗腦)的莉迪亞嬤嬤說:“你們是過渡的一代……到你們下一...
    川枝閱讀 180評論 1 2
  • 熊本熊是日本熊本縣政府的營業部部長兼幸福部長,一經推出之后迅速走紅,成為了一代“網紅熊”,走到哪里都有粉絲包圍。而...
    有寵閱讀 559評論 0 0
  • 行點小善亦快樂 標簽: 日記 2007-03-19 16:42 閱讀(73)評論(15) 去公園練太極柔力球,路上...
    零星往事閱讀 22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