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沒有什么套路,沒有什么方法論,沒有什么理論模型,當做一篇隨筆來讀即可。
我從我認識的我接觸的,我深交的一些同行那得來的各種反饋來看,我真的很想說出以下一句老套而中肯的話:
別讓浮躁斷送了你的職業生涯。
這兩天在知乎上看到gashero大神在一個問題下的回答,有人問:“用vim被人說裝逼,怎么辦?"大神答到:"不用理那些只會用其他編輯器的人,他們的水平,早晚去做產品經理。" 看到這里我竟無從反駁,只能苦笑,在大多數程序員眼里,產品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人?這一句話,已經清晰明了。IT行業被公認為收入較高的行業,從12年開始,大量互聯網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伴隨而來的是大量各專業應屆畢業生或者其他行業的人急于擠進這個行業,那么不會編程,不會推廣,不了解市場,怎么進去呢?那就是只能從產品經理,以及運營入門了,這其實就是大部分轉行人真實的想法。產品,運營門檻低。于是就出現了,很多人讀幾本書,學個Axure,面試時吹吹牛B,講講方法論,1~2個月便進入了某家互聯網公司,開始寫文檔,提需求,跟程序員和設計溝(si)通(bi)。大多數程序員和設計覺得現在的PM不靠譜:“什么都不懂也對我指手畫腳就會吹NB。”大多數PM和運營反駁道:“你們一點也不懂業務!”甚至于很多產品面試官也會問:“日常工作中,如何處理好與設計和程序之間的人際關系(什么樣的姿勢和設計程序撕逼更帥)?”仿佛天生這兩伙在一起工作的人就是對立的一樣,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順暢溝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所以在溝通之前首先要想的不是如何讓對方聽我的,而是要想如何讓對方尊重我,如何去尊重對方,產品經理作為一個樞紐,更是需要大量的溝通,聚合各種資源來做事,那么,如何讓人們在你說話的時候尊重你而不是覺得你只是個會吹NB的主兒?如何讓你的想法正確順暢的傳達給他們并且達成共識來做事?這是個很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上述溝通問題其實是大部分PM進入公司的遇到的第一關,但是這一關基本會貫穿整個職業生涯。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接觸的需求越多,直至后來有一部分PM獨立負責某個產品或者大產品中某個板塊,如果你的人格魅力沒有隨著你的工作年限的提升,你的知識視野以及言行舉止匹配不了你的工作年限,你的形象在團隊中其他人的眼里是個只會吹NB做出來的東西卻非常糟心的主兒。你職業生涯也到頭了。
我們常常講做事方法論,產品方法論,運營方法論。這些東西俗稱套路,這些套路講起來誰都聽的懂,可是如何把他們熟練的運用起來,并且在正確的場景運用正確的套路,是一門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多次摸索,多次實踐,甚至是多次失敗才能熟練掌握的學問。很多0-2歲的PM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覺,聽某個大神講完,看了某篇大神的文章之后,便覺得自己精神抖擻,貌似學到了什么厲害的招式,不做實踐,不去驗證,反正大神說的肯定是對的,以后又多了個吹NB的套路。這樣的人我是見過的,當你問起他你運用這套方法做了什么事,效果如何的時候,他便答不上來。這么浮躁如何讓人信服。產品經理入門容易,但是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沉淀,是個很難做精的職位,無論是知識面的積累,還是視野廣度的積累,都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我的感覺。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問題:
問:“產品經理需要懂審美和交互嗎?”
浮躁風PM:“會一點就行了吧,拍個低保真原型過去讓設計師搞吧。”
開始設計的時候,PM懟設計:“這個字體大一點!那個按鈕放小點,不對不對,這個字體用紅色強調一下。。。。”設計師努努嘴不說話,心理:“我*****,什么****PM”
問:“ 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嗎?”
浮躁風PM:"我們只管業務邏輯走通就好了吧,還要學技術啊,那玩意學習周期太長了。"
程序開發的時候,PM笑嘻嘻的對技術說:“哥,這地方給我改下啊,很簡單,今天能改好吧。”技術(看了看要改的需求點):”很簡單?你X@#¥%…(*&……%¥&%“
問:“產品經理需要懂運營嗎?”
浮躁PM:“要懂啊!”
問:“怎么去懂?”
浮躁PM:“我看了好幾本關于運營的書了呢。”
這些例子雖說有些夸張放大,但是大家應該也有切身體會。就一個需求的整個開發流程來說,設計和程序處于流程的末端,是具體執行實施者,他們的對接人一般只有PM,由于0-2歲的PM溝通經驗不足,在針對性的專業知識上也更無積累,再加上雙方都不換位思考,如果PM還是比較浮躁的類型的話,這樣的矛盾就比比皆是了。如何化解這些矛盾?我總結為:“溝通過程中以業務需求為主線,換位思考,業余時間加強他專業技能積累;只有寫過程序的人知道程序員怎么思考,只有做過設計的人知道設計師如何規劃,去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并且用他們的溝通方式來讓他們明白你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的好處是什么,讓他們信服,同時尊重他們的專業建議,合理的建議進行采納,脫離業務的建議進行商討,得出正確的解決方案,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
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是對需求的準確把握并且找出最佳實現方案,而就其他能力來說,各種專業知識的知識廣度及深度的沉淀也是很重要的。懂技術,能大體評估實現難度,把握產品程序架構,更重要的是能與程序員聊到一塊;懂設計,你就不會再跟設計師用“這個按鈕小點,那個按鈕大點”這種語言去溝通了,而是在出原型圖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各個元素的信息層級,讓設計師根據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懂運營,你就可以在產品規劃的時候和運營商量并且提出一套正確可行的產品運營方案。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大量時間去積累,雖然很耗業余時間。但是!但是!但是如果不去積累,在日常工作中磨滅了學習的興致以及對知識積累的渴望,就會變得越來越浮躁,隨著年限的提高,不但核心競爭力沒有提高,其他方面也不會做的很好。
以下是我的建議:
1.產品經理必須會些技術。每天晚上至少寫1個小時代碼是可行的,不管你是自己寫個前端頁面,還是努力去做一個完整的網站,亦或是寫數據分析的代碼,寫的越多,對程序的理解就越深,對程序員的思考方法就更加理解,并且還能順便持續鍛煉自己的邏輯能力;
2.產品經理至少要懂基本的交互設計方法以及頁面審美。經常去看各個網站以及App的頁面結構設計,頁面交互設計,頁面元素信息層級安排,是非常有好處的,去分析揣摩競品的設計規范,并且熟悉了解自己產品的設計規范,與設計溝通表明信息層級即可,千萬別再用什么按鈕大小,顏色去框定設計師,這樣的溝通只會加重設計的反感;
3.產品經理至少要做一段時間的運營。當你親自去拉新,去想辦法留存以及促活轉化用戶的時候,你才會清楚的了解你產品的優點以及缺點,你會更加理解運營需求方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需求,這一點在一個運營主導的公司里尤其重要;
4.多讀書,更要多實踐。讀書多是好事,讀完不實踐光拿來吹牛B就不太好了,少吹牛B,踏實做事,不浮躁,一點一滴做好自己負責的產品才是正道,憧憬行業大佬是一回事,照葫蘆畫瓢學裝B又是另外一回事,他們敢吹牛B是因為他們有資本,是從風浪中幸存下來的一批優秀的人,他們說自己是產品經理那是謙虛,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產品經理頭銜和他們的掛鉤。我們要默默收起自己經理的后綴,做出成績,將來才有夸夸其談的資本;
5.給自己樹立一個長遠目標。10年后自己想成為一個怎么樣的人,自己會到哪個位置。是想做一個大公司的高級產品經理,還是向職業經理人發展,或是自己創業,都需要從現在開始規劃,看看自己距離目標還缺什么,需要學習什么,然后去踏實的學習積累。當你真正認真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還有時間去吹牛B嗎?
對了,最后,練一副好身體吧,萬一真有一天沒搞定你的程序員哥哥,起碼打架的時候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