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嚼著一口米飯,我突然愣住了。
細思極恐,我幾乎打了個冷顫。
“怎么了?”妻子看出了我的不安。
“這是前些日子買的那個香米嗎?”
“是啊,怎么了?”
我腦中一片空白,又像是瞬間一下涌入太多的東西,一下子說不出話來了。
2.
入冬以來,北方人民每天起來最關心的是空氣質量指數。
連續多日的爆表,令人分不清是早晨還是黃昏,路上的車都開著燈,街上的霧都孤兒只能看走路姿勢區分男女了。
口罩像長在了臉上,人們都低著頭佝僂著腰,胸口像是被什么壓著似的,呼吸困難、心情沮喪。
人們的心情肯定好不到哪兒去,各種憤怒的、罵街的聲音,朋友圈里滿屏全是。有關部門被全國人民用各種方言問候著。
這個時候,想的已經不是生意,不是事業,而是生死了。這不是玩笑,六十多年前倫敦四天的霧災奪去了幾千人的生命。有關部門終于艱難的承認,這場環保攻堅戰,要持續十幾年都有可能。熟悉有關部門講話風格的我們,由此基本可以斷定,60后基本上有生之年看藍天只能靠“會議藍”和老天爺的心情了。
在網上一搜,霧霾可能給健康帶來的危害令人毛骨悚然,而且這危害其實已經進行了很長的時間,只是最近才集中被關注而爆發。
像網上的很多人一樣,我的第一反應是,健康和活著才最重要,其他都可以不要!所以,我面臨著選擇,你當然也想到了:是繼續在這當幾十年的吸塵器,還是放棄這里的一切,逃到能讓人健康活著的其他地方去呢?
3.
但今天,我坐在飯桌前吃飯,才又想起一個多月前,自己破釜沉舟的準備處理工作上的后事,甚至已經在地圖上選擇好空氣質量一向良好的幾個區域作為逃亡之地備選。還想借著春節自駕車回老家過年的時候,順路或專程去幾個地方看看,雖是逃離但也要準備好下一段人生的落腳點。
但現在,怎么全都忘了呢?!
霧霾看上去確實比春節之前小了一些,偶爾還能看到天空的藍色。但從每天的空氣質量數據來看,顯示仍是“不利于健康”或“危害健康”,但街上的人卻都直起來要,露出了臉,腳步輕快了起來。
為什么新年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我居然還在這里,甚至還在為工作上的事做今年的規劃,還在像往常一樣生活,甚至連口罩都已經很久沒有戴過了。
從什么時候我竟變得如此的麻木,是物種進化的適應性,還是意淫之后就誤以為已經實現了夢想呢?
午飯時間,樓下的行人并不多,大多腳步匆匆。
呆坐在窗前餐桌邊的我,嘴里嚼著沒有味道的香米,
身上被正午的陽光照著,寒意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