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頗愛失眠,夜里三四點鐘依然在翻來覆去的,甚是痛苦?;叵肷弦淮蜗襁@般失眠的時候,大概還是高三吧。時光荏苒,眼看又到高考的日子了,而我也畢業整整一年了。
高考前一晚我是怎么度過,有沒有失眠這些我竟完全記不清了,只記得第二天一大早起來,胡亂吃了些早點,正收拾東西準備出門時,老媽非要我換上一件紅tee,我笑她迷信,她說這是開門紅,討個好兆頭。拗不過,只好乖乖換上。至今我都覺得我要是穿那件Kobe的tee去興許會考得更好些,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早上的語文現在已沒有多少印象了,只記得題目比起平時略微有些改變。而之后的數學卻完全是一場災難。至今仍深刻的記得考試結束鈴響時那種絕望的感覺。回到家,直奔屋里,躺床上,飯自然是吃不下的。父親見我不太對勁,也猜到了八九分,過來安慰我,霎時間沒忍住,我竟哭了起來。晚上,父親又出門給我買了平日里愛吃的燒烤,可真的一點都沒胃口。不想和人有太多交流,便一個人呆在屋里,早早睡去,卻怎么都睡不著,腦海里還不停的回放著白天的數學題。后來索性不睡了罷,起身來,發瘋一般把理綜課本全翻了一遍。那一夜,究竟幾點入睡的,我全然不知,只記得最后一次看表時,已凌晨四點多。
第二天起來,頭腦竟還清醒,擔心待會兒打瞌睡,還喝了杯咖啡,又來了罐紅牛。忐忑地走進考場。不過說來也怪,開始理綜考試時,卻又輕松了不少。雖然同樣沒寫完,但已沒有昨日那分絕望了。出了考場,在天橋前遇見小唐,還跟他嘮叨了幾句,問了個生物題。至今還記得他操著一口騰沖腔說“那個么簡單,課本上有……”下午的英語,考試鈴響時,完全是一種釋然的感覺。原來再艱難的路途也有盡頭,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就這樣劃下了一個不算完美的句號。現在想來,高考結束的那一秒,或許我將花一世去細細回味。
之后便是畢業旅行,幾個朋友一起約著去了不遠處的大理。坤哥用Air bnb幫我們訂了家民居,古城里的叮咚小院。還記得看上去異常年輕的房東六月姐和他帥氣的兒子寶馬;還記得那里的天臺和白色的樓梯。之后再去旅行,每到一家青旅或酒店,都會不自主的拿它和叮咚小院比一比。也許下次再去大理時,得再去住些時日。
碰巧得知幾個發小剛好也在大理,吃過晚飯后便獨自去找他們。三年沒聚,打牌喝酒自是少不了的了。幾個人一邊打牌,一邊東拉西扯,酒喝得倒也快。而后又到古城里的酒吧坐了一會,隨便喝了幾瓶,感受了番喧鬧的氛圍。回到住處,本想著睡去,未曾想房東又邀我們去看看深夜的大理。在一家叫“深夜食堂”的小吃店吃了碗面,就又去酒吧了,那晚究竟喝了幾瓶我是不知道的,只隱約感覺有些許醉意,雖然口頭上一直堅稱未醉,不過還是做出了什么隔空敬酒,隔空開瓶這些表出醉態的動作,同行的朋友也嘲笑了我一番。
翌日,一行人又去爬了蒼山。蒼山十九峰逶迤挺拔,剛爬到半山腰,向東望去,便可看到遠處的洱海好似一塊無邊的明鏡一般,鑲嵌在下關壩子上。又往上爬了一截,由于天陰,霧漸漸大了,向下看去,山間的溪水在霧氣中潺潺流淌,有如仙境一般。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便到了山腰上的棧道。路平坦了,心情也更加愉悅了。棧道很窄,一次大概只能通過一兩人,往外便是濃霧彌漫的深淵,往里的石壁上還能清晰地看到開鑿的痕跡。順著棧道走了大概三四個小時,內心開始漸漸煩躁起來,不斷念叨著“趕緊下山,趕緊下山”,帶的零食也早已吃完,每個人都餓得不行,只能相互打趣,下山之后要去吃這個那個罷,只不過這樣說下去好像又餓了幾分。終于走到了下山的路口,心情豁然開朗了,每個人都飛奔起來,幾個朋友甚至還唱起了歌。來到山下,叫了出租直奔古城,奇怪的是,每個人在山上都念叨著下來要吃好吃的,結果到了城里,都只是胡亂吃了點小吃,便回到客棧早早睡去。想來這二十多公里的徒步確實讓人疲憊啊。
第三日,大多數人都準備回家了,只剩大姐、小韓我們三人拼了個車前往雙廊。雙廊不過是個靠近洱海的小漁村,少了些古城的文藝,卻又添了幾分自然的旖旎。三個人租了自行車繞著環洱公路騎了幾公里,可惜天空不作美,烏云叆叇,無法目睹“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回去吃了晚飯,大姐要回客棧休息,我和小韓便在街上閑逛。雙廊很小,但夜景真的很美。站在水邊,晚歸的漁船上亮著星星燈火,不遠處的酒吧街上的霓虹閃爍,分外妖嬈。遠處的公路上,車燈由遠到近,而后又由近到遠,好似劃過夜空的流星。海風吹拂,還能味道一股淡淡的魚腥味。如此良辰美景,忍不住和身邊的小韓打趣道“你能和我一起看這么美麗的夜景,真是三生有幸啊”。想起今年五一我去青島,晚上隨著青旅的房東一起在小青島的燈塔下喝酒,也是這般光景,拍了個小視頻,發了朋友圈,小韓說想到了那晚的洱海。由于之后她去復讀,這一年來也沒有太多聯系,不過衷心祝愿她7、8號兩天一切順利!
到這里,其實高考完后的這個假期最愉快的時光已走到了盡頭。之后的報志愿又是一番煎熬;而學車又是那般無趣;各個班級聚會,更像是提前的告別,不免有些傷感。
其實在我內心里很是懷念我待了三年的保一中和我住了兩年的那套農業局大院里的小房子。不知道院兒門口那幾家的米線餌絲是否還是熟悉的味道;院兒對面的那家超市是否又調來了許多我愛吃的零食;院里每次放學都會和我打招呼的那個老奶奶啊是否依然牽著她的狗去逛街;而學校門口那家冷飲店里吃不夠的波仔膏是否還只是五毛一個……我本與這座叫保山的城市沒有多少瓜葛,我的家也不在這里。但三年的高中生活讓我與這里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那套只是租來的小屋我也始終把它叫作家。
寫到這又是十分傷感了,不過這恰巧證明我一直深愛著這里和這里的每一個人。但愿所有這一切都能原封不動的保留在我內心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6.5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