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流動的,在各個市場主體間循環著,見證著持有它的人財富或積累或消減。
當我們手上有一筆錢的時候,應該怎么用,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般有三個選擇:投資、消費或浪費。
每天從手中溜出去的錢到底屬于哪種類型,對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是對生活的態度,是一個人金錢觀的表現。
什么是投資,就是在付出一定額度的金錢后所得到的利益回報;要注意的是,這個獲利有時候并不是立刻或者短期內就會為你帶來,或許在未來生活中的某個時間段才會有明顯的感覺到。
比如,買銀行固定利息類的理財產品,就能很明確的知道在什么時候能獲利多少;而平時買書、參加各種培訓班就有可能要在以后才會體現出價值來。
什么是消費,就是在花出去1000元后,就能得到1000元的使用價值,這個價值是立刻就能體現出來的,原理與“以物換物”的等價交換差不多,我看中了你的牛,你看中了我的馬,那好,我們交換吧,交換后立刻就能使用。
像平時個人對于食品、日常用品的支出就屬于這一類,“消費”更偏向于我們生活必需品這一方面。
不過,現在很多商家都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活動,特別是一些大件物品或價格稍貴的物品。表面上看我們每個月只需要用很少的一些錢就能得到商品的使用權,與上面所說的“花出去1000元后,就能得到1000元的使用價值”想違背;實際上的情況是該給多少還是得給多少,甚至還要給額外的分期手續費,只是分期付能緩解了部分手頭拮據的人的經濟狀況。
什么是浪費,這個就很好理解了,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有錢任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滿足個人一時的心理快樂,卻換不來任何獲利和價值,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后。
像平時心情不好就去瘋狂購物、工作壓力過大就去喝酒作樂都是屬于浪費的范疇。
因為“消費”、“浪費”都是屬于支出而不能獲利的,因此,如果要提高未來的生活質量,想過上幸福的生活,就要著手于“投資”方面。
完全不投資,只懂得消費與浪費的人,生活就像原地踏步,質量無法提高。
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消費是無法避免的,但浪費卻能控制,或者盡量減少浪費的次數,累積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有結余就能有投資,有投資就可能會有獲利(這里拋開風險、虧損不談),也總好過把錢拼命的往外扔好吧。
本文章為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還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我們致力于傳播有價值、有態度、有深度的理財知識。
微信搜索“有料YouL ”,更多好文等您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