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孔子《論語·公冶長》
子貢說:“老師在學問方面的成果,我們能夠聽得到看得到,然后再聽老師對我們的教誨。老師說的人性和天道方面的見識,我們是沒有看見的,老師教誨的時候只能靠悟。”
今天起晚了,我醒過來的時候已經6點了,全身肌肉有點酸痛,這個酸痛別人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別人能夠看到的是我起晚了,文章發晚了。我的內心不自責,更不責怪,昨天參加一天的學習,自己屬于高度集中精神,一直端坐著認真學習的狀態,這個應該要表揚自己,也就接納了自己這個小錯誤吧。但是昨天參加盛和塾學習收獲很是巨大的,都是這幾年業績不斷增長的企業,他們為什么會有今天的成功呢?因為敬天愛人,順應天道,仁愛眾人,又都是向內求的人,都在影響著企業中員工的成長,都在企業里推行讀書文化,都是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的人,反省能力很強。孔子倡導的一直是反求諸己,老子講的是反者道之動,這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所以真正地成長,就是從自省開始,認識自己是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一天聽這么多企業家分享自己從失敗到成功的經歷,都是哲學修養的蛻變,或者從迷霧中穿越的過程,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每個人因為自己變了,變得對員工都很好了,變得不唯利是圖了,變得希望員工幸福了,經營企業的價值也就顯現了,創造的業績也就了不起了,讓所有奮斗的人和他們的家人都能吃好、穿好,讀好書、上好學、老有所依,得到一切應有的尊重,這是每一個企業家應有責任和擔當。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和照片看到大家做的一些工作和努力的過程,在推行讀書的時候也遇到了重重的阻礙,很欣慰,每一家企業都在倡導的讀書文化、運動文化等等我們正在踐行中。因此我也很堅定地相信讀書這件事,沒有一家不學習的企業是可以在困境中突圍的,都是因為不斷地成長和學習所以才能在工作的絕境中突出重重圍困,如今坦然地站上舞臺分享自己的修行成果,不是世界變了,因為我變了世界就變了。
在一天的分享中有痛苦、有悲傷、有感動、有絕境、有順境,是一顆靈魂感召另外一顆靈魂的過程,每一個成功者的分享都能夠觸及到我的靈魂,甚至觸及現場600多位學者,由此是不是可以理解,我的靈魂能夠觸及到的靈魂范圍決定了我們事業成功的大小。有人說人心是最不可靠的,但是我認為人心是最可靠的,我們可以在內心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這道“心”的長城是不是我們國歌里所唱的“新”的長城?所以成功也簡單,就是我們同事經常也會講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不過子貢說了,這些看不見的學問才是大學問,做企業為什么要做讓員工幸福的事情作為老板理解了嗎?雖然我們聽到了這樣的成功案例和精美的演講稿,這些類似的成就我們可以稱之為子貢口中所說的文章。我們不是明白了天道和人性之后而聽到的,大部分都還不明白,是在聽著聽著就順天道,懂人性了,大多數人是因為看見了別人這么做有成果了,所以我也學習別人這么做的,然后就拿到了今天的成果。就像這次會議中都是看見了稻盛和夫在企業經營的路上拿到了巨大的成果才來學習的,稻盛和夫是明白了,悟道了之后去做的,他引用了敬天愛人這四個字就是子貢說的性與天道,大家都沒明白,但是可以看到別人怎么做的,成功必須要理解敬天愛人,但是不懂大道要成功也行,像成功的人學習,在企業經營這方面我們學著稻盛先生做就是了,理解了不做倒不如去學習怎么做的,趕緊去做就對了,做到了有時候得到了回應也就理解了真正的敬天愛人。成功有時候不一定是理解了再去做,看到別人在這條路上有所成就,那就相信這條大路是正確的,別管三七二十一了,放手干就對了。這樣我們就不是在學敬天愛人,是在行大道,是做敬天愛人的事,如此一來怎么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