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已不在了,外祖母派人來接,父親也說去了可以減他后顧之憂,隨了奶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上船的時候,黛玉的心里就繃緊了一根弦,她小心地觀察那幾個三等仆婦的言行舉止、吃穿用度,不斷在心里提醒自己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黛玉的聰慧讓人心疼。她對賈府里外祖母等人并沒有太多的期望,坐在轎子里向外看,外面的繁華街市,提醒她到了她所不熟悉的環境。路過寧國府的大門時更加劇了她的戒備心理,她將要去的是個與眾不同的場所,多說一句話多走一步路都可能被別人恥笑。到了榮國府門前,作者寫到“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這個“卻”字表達了黛玉的驚訝,也預示了她在賈府的地位——一個無足重輕的投親的孤女。進門以后的描寫都是黛玉的眼睛看到的,丫鬟說老太太還念著也沒讓黛玉找到即將見到親人的感覺,迎面見到外祖母,她心里想到的是禮節上的拜見,被外祖母摟入懷中的那一刻她必定一驚之下心中一暖,也跟著流下淚來。介紹完在場的人,賈母讓請姑娘們時說“今天不必上學去了。”黛玉由此知道姐妹們都在讀書。后來飯后賈母問她念什么書,她恐怕落后照實回答說:“剛念了《四書》。”等她問姐妹們讀什么書的時候,賈母卻說:“讀的什么書,不過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這句話讓黛玉剛找到的親近感冷了下來,重又回到小心翼翼的狀態。等到寶玉問她有沒有讀書的時候,她就說不曾讀,“些須認得幾個字”。正好符合賈母對于女孩子讀書的評價。人和人之間只有親近才能不設防,顯見黛玉和賈母沒有那么親近。林黛玉來賈府投奔的人其實就是賈母,賈母的態度決定著林黛玉環境的溫度。別的人都是看賈母的眼色行事。
王熙鳳的出場讓人眼花繚亂,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為了討好賈母對林黛玉表現了虛偽的熱情。王熙鳳夸林黛玉句句都是在奉承賈母,替林黛玉哀嘆母親早逝也是揣度賈母的心思。她轉悲為喜的速度太快,以致拍電視劇時導演加了一個林黛玉滿臉鄙視的鏡頭。王熙鳳對黛玉的虛偽關心有兩個地方特別明顯:一個就是一連串的問話,幾歲了上過學沒有吃什么藥,這樣的問話是沒有準備讓對方回答的,后面的話才是重點,在這個府里的任何事她都可以解決,隨后就現場演示,安排跟黛玉的人去休息。需要注意的是讓傭人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林黛玉要來的消息肯定早就有,直等到你進了門才安排人打掃房間,可見鳳姐對于黛玉來這件事的重視程度。
鳳姐的獨角戲剛停,王夫人又上場了。她和鳳姐的對話非常說明問題。鳳姐說到找緞子,王夫人說該隨手拿出兩個來給黛玉裁衣服,并且指定了時間晚上想著叫人去拿,還囑咐說別忘了。這幾句話足以看出就王夫人方面是知道鳳姐絕對沒有想到要給黛玉裁衣服的。鳳姐當然不肯承認,聲明先料到了已經預備下了。這假話說的王夫人都忍不住一笑。姑侄兩個心有靈犀。
隨后黛玉去見兩個舅舅,一個也沒見到。賈赦在家不肯出來,托詞是怕見面傷心。如果他真的跟黛玉的母親兄妹情深,那么妹妹沒了一定會對外甥女關愛有加,再怎么怕傷心外甥女上門也該見一面,當面安慰一下。林黛玉答應傭人捎過來的話時必定在心里知道這個大舅不可依靠。倒是大舅母邢夫人的殷勤出乎意料,苦留吃飯、看黛玉上了車又目送走遠才離開,如果說看在賈母的面上,背地里沒必要做到這樣到位。邢夫人有名的吝嗇孤僻,兒女都不靠,不可能對林黛玉有所指望。唯一的可能就是同情黛玉的遭遇。邢夫人尚且如此,反襯出王夫人等在黛玉身上做文章的冷漠無情。
黛玉見二舅賈政先是在東邊的三間耳房里等,隨后又被讓到東廓三間小正房內。王夫人說賈政齋戒去了沒在家。在賈母面前時她并沒有說賈政不在家。賈母或許不知道賈政不在,王夫人肯定知道賈政不在,明知不在還讓黛玉來,王夫人自有她的打算,她有話要囑咐黛玉。別看王夫人說到寶玉口口聲聲混世魔王的謙虛,實際傳達給黛玉的意思就是你別惹他。黛玉戳穿她說她母親曾說過寶玉是姐妹情中極好的。黛玉知道的是實情,所以后面王夫人笑著又說了一番話,這些話表現出了王夫人對寶玉的溺愛和不理解,有天無日、瘋瘋傻傻,讓黛玉聽了以為寶玉是個懵懂頑童。
兩個舅舅都沒見到,還接到一份警告,隨即又見識了賈母對寶玉的呵護寵愛,黛玉晚上的眼淚的內容比紫鵑嘴里的內容要豐富的多。賈母把二等丫頭紫鵑給了黛玉,相比給過寶玉的襲人,黛玉在賈母心中的地位就差了一等。以黛玉的敏感聰慧,一定能感知到虛偽熱情背后的冷漠,幸好有初見寶玉的驚喜,否則林黛玉初進賈府的第一天真是夠難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