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和男票談到以后理想的生活,他已經準備買房了。
me:? 我理想的是:,以后至少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單身公寓就好了
he:? 你以后還想單身呀?
me:? 未來不想考慮,只想過好現在。以后即使結婚,也還是想要一個單身公寓,可以方便自己寫作。
he:? 在家也可以呀?
me: 但是,有時候我就喜歡一個人待著,什么話也不說,一個人默默的看書、寫作、追劇,還會給自己做上一桌好吃的。一個,僅屬于自己的時間!
所以我理想的狀態是: 即使以后有了家庭,我也希望在我疲憊不堪的時候,可以放下家里的所有瑣事,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寧靜。
在被現實裹挾著覺得喘不過氣來,甚至乏味至極的時候可以一個人待著靜靜的做冥想。周圍的一切都可以被忽略,這個時間,這個世界只屬于我自己!
在加班的夜晚,不想再理會那些瑣事,我甚至可以只是洗把臉就躺上床,不會有人催著我先去洗澡,更不用刻意把自己收拾利落,我就那么懶洋洋的躺著,點開一首鋼琴曲,不說任何話……
他說,那以后可以有兩個房間呀,你可以住另外一個房間。
但是,我還是想要靠自己的能力有一套房子,可以不大,能住下我就行,一室一廳就足夠了
『二』
婚姻的起源其實就是為了維護自己所擁有的生產資料,人們通過婚姻的形式進行利益交換,說到底,就是一個經濟共同體。
但是由于現代女性經濟、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獲取社會資源和生產資料已經不再需要依靠男性了,所以越來越多的女性都選擇了不結婚。
于是,“剩女”現象就發生了
我不是很喜歡這個詞,顯得好像她們就是沒人要的殘次品,其實不然,她們早已掌握了足夠的生產資料,她們物質生活充裕,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盡管她們不結婚,但是她們也并不缺乏情感生活,所以她們不必以結婚的目的和人交往。
不婚的現象在西方社會已經非常的普遍了,就連法國的總統也是一個不婚主義者。
雖然現在結婚率和出生率都在持續降低,但是人們卻更加“走心”了,他們基于感情的基礎在經營家庭、培育孩子,而不是走流程……
而在中國,婚姻不是“權利”,卻儼然變成了一種“義務”
反正,我是絕對不會承認這種義務的。這并不表示我就是一個不婚主義者,相反是對于婚姻的謹慎,對于人性的理解。
琴瑟和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婚姻、家庭不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全部意義,一個人首先應該是他/她自己,然后才是一個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等一切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
『三』
還記得,上次在杭州西子俱樂部演講時,抽到了一個題目: 你會選擇以買房的方式進行投資嗎?
我的回答是: 如果你買房是因為你覺得房子可以給你安全感,我建議你仔細思考一下,買房是否真的能解決這個問題,你沒有安全感,真的是因為沒有房子嗎?如果純粹是為了投資,你可以綜合評估之后再考慮要不要買房? 買哪里的房子?
是的,有一套房子確實是可以增加我們的安全感。但是,安全感從來不來源于其他人,只源于我們有底氣面對生活的種種不確定性。
而我,想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單身公寓,它可以不大,但是足夠我住下,它是我給自己的安全感!
我已經21歲了,早就不是那個每天只想著“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云彩來娶我”的小女孩了。
面包,我自己掙,享受愛情就好啦!安全感,我自己有,你好好愛我就好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