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又見柳比歇夫。在讀秋葉老師《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時,他專用一篇來寫了《奇特的一生》的讀書所得和秋大叔踐行的經驗。
前兩天@愛讀書的高博士也寫了一篇專題筆記。以前沒聽過也沒讀過這本書,只是從他們倆人的文章中知曉。(反復詳讀了秋老師的下篇系列隨筆和高博士的文章,能否算作也讀過那本書了?)
如果你沒涉及時間管理,沒讀過《奇特的一生》,也可能和我以前一樣,不知道柳比歇夫這個人。
他是前蘇聯的生物學家,不僅是在專業領城具有高超的造詣,在很多領域也頗精深(又是一個斜杠大牛?。?。但他最出名的是56年如一日的時間統計法!你見識到什么叫堅持了吧,見識到什么叫認真了吧……,56年,對這個現時浮躁的人心,浮躁的世界來說,是多么具有警示的意義。
高博士對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步驟的整理:
一、記錄。運用各種各樣的耗時記錄卡準確地記錄時間耗費情況。
二、統計。每填完一個時間區段后,對時間耗費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并繪成圖表。
第三,分析。對照工作效果,分析時間耗費的情況,找出浪費時間的因素。
四、反饋。根據分析結果制訂消除浪費時間因素的計劃,并反饋于下一時段。
可能一段時間做到這個不難,但你能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做到嗎?相信大多數人(我更是)是無法做到的。
其實看到別人成功的方法,若是盲目的照搬是不現實也不可取的。關鍵是怎么通過別人的方法,再結合本身,改良內化,甚至創新變成最優的方法。(秋大叔是這樣,小六是這樣,很多大神,達人的套路亦是這樣)
高博士從時間統計法那得到什么呢?
(高博士的學會讓時間并行,打造自我的平行世界)
如果時間對我來說是一條直線的話,高博士就整出了一條平行線,所以看到他高質量的輸出,就不足為奇了。
你看高博士通過改良得到了平行時間,那么你也可以內化,創新得到一個……。去學習吧,去讀書吧,你能行的!(我也行,我也這么想的,嘿嘿)
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法對秋老師影響很大,他也沒照搬,而是通過種種的對比分析,找到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最歷害的是改良創新)。
秋葉大叔又得到了什么呢?他根據柳氏時間統計結合自身,養成了自律的好習慣。建立對時間的感覺,通常我們在不看表時,估測時間,誤差大,秋老師對時間的判斷不超五分鐘。秋老師得到了…。
開始我看到柳比歇夫統計法,心下也會有這樣的疑問,事事都記錄,那得費多少時間?
柳比歇夫這樣有意識訓練自己對時間長度第六感的人,他不需要鐘表就能感受他完成一項工作花費的時間長度。
明白了,時間感,如果你時間感強,時間管理水平也就會提高,隨之工作,學習的效率也就提高,這不正是我們的目標嗎??此坡?,實際以慢為快。(這也是我得到的)
時間的三八理論
上帝給了每個人每天公平的三個8小時,第一個8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由第三個8小時創造出來的
但是柳氏統計法發現,即便是他這樣的擅長利用時間,輸出如比高產的人,每天用于有效工作的時間也很難超過5小時!
大部分人每日真正有價值工作時間不超過2小時,這是秋大叔的結論,我很贊同(可能很多人是不同怎此觀點的)。
我的目標就是在今年養成讀書,寫作輸出的習慣。從時間統計法,我所得到啟發和方法就是每天能確保1~2小時的有效時間來做,每天進步一點點,并且日積月累,漸行完成。(目標小,先完成,完成再立大目標)。
你總是可以浪費一些時間做沒有什么目標的事情,只要你開心,沒有負罪感,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秋葉)
請你為我再將雙手舞動
愿我們同享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