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紛揚大雪飛舞的深冬,他身心疲憊地敲開了那個雪地里的房屋,猶如在海洋上找到被遺忘的荒涼島嶼。然后看見她站在面前,面容如往昔一般閃耀著令人著迷的光芒,那雙眼睛里有漫天雪花、有蒼茫白色,還有自己陌生的影子在游離。
那是他假死之后的第七年,因天意來到她的門前,聽見自己的名字后看到了那個以父之名的男童。彼時,他是否想起了在七年前的德里,一個導游帶著一個盲女穿行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感受歷史氣息濃厚的古跡,隨意說出的便是酣暢愉快的詩句。那時候,他們旁若無人地相愛,她是他意圖短暫停留又離開的城市,是捕風捉影的感覺;他是她探測這世界的眼睛,也是愛之伊始的怦然心動和至死不渝。
《為愛毀滅》這部電影的前一個小時,完全是綺麗明媚、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接連不斷的歌舞一度讓我喪失觀看的心情。風流倜儻的導游浪子被純凈善良的盲女打動,截下了即將坐火車歸家的她,商量好要結婚。兩個人約定好去做手術,等待光明降臨在她的眼睛,一起迎接幸福美好的生活。以上都是普通電影的套路,導演似乎似乎意圖脫離這種俗世人常,做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掌控者。影片風格隨之也大變,就像忽然從氣候溫暖的熱帶穿越抵達冰天雪地的南極,觀影者是這場風暴的承接者。
我沒料想到前后的變化是如此迅疾而又令人驚異,濃情蜜意的愛情故事,風情四溢的印度民俗,忽然間便被一場恐怖襲擊毀滅殆盡。她遇見這世界光明的第一刻,便目睹了他血跡斑斑的“遺物”。直到七年過去,那件外套還被珍藏在側,光陰沒能抹去它絲毫的風采。那是她記憶中的丈夫瑞汗,風趣幽默又善解人意,她從未見過他的臉,卻把他當做世上最美的風景。
阿米爾汗將導游瑞汗這一角色幾乎演繹得真實完美,他追尋感覺時的隨性自由,面對愛情時的逃避沉默,謀劃離去前的隱忍冷漠,這些情緒猶如暗礁,隨時可能將對方傷害到體無完膚。那個風流幽默的導游死于一場爆炸,留下守著愧疚的祖妮和以父之名的“瑞汗”。而真正的瑞汗恢復軍人身份,他依舊在完成肩負的“重任”,要將所有自認為或組織任務不合理的進行毀滅。即使身負重傷,深陷絕地,他沒忘記作為一個軍人最基本的忠誠本職。影片中那場逃亡的雪戰激烈程度絕不亞于所謂動作片,作為劇情銜接部分,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一舉轉變了電影風格。暗黑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頓悟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當初的導游身份不過是為了便于搜尋資料和進行設計,他只是太意外,以為一場驚鴻照影的愛情會隨著時間和死亡淡去。他在這份愛里看到自己恐怖性格里的一份自私,或許有愧疚吧,當把她的照片撕碎后仍向空中,其實不過是某一程度上的告別。但瑞汗從未料想到他們會以那樣的方式見面:他看見了她的臉,在漫天雪花中,靜如當初。她救了他的命,命運給予了另一種虧欠與償還。
后面劇情大都發生在一間小小的屋子里,這是真正令人覺得虐心的所在。如果不是有七歲孩子的穿插,他們或許會像陌生人那般,不過是萍水相逢罷了。影片里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祖妮起身去追孩子,卻不小心碰在了桌角,父親說“她以前很多出現這樣的情況,反而是眼睛好了之后容易撞到”。這在我看來倒是含了一定的哲理,只有親手觸碰過的才最為真實,這是只屬于兩個人的秘密。肉身的羈絆使人在某一程度上喪失靈敏感,只有身心空靈才是對待愛與別離的最好方式吧。所以她能夠感受到的,是胸口熟悉的心跳,是身上散發出的熟悉氣味,是與愛有關的私語。
所謂“毀滅”,是生生不息的羈絆,也是因愛而產生的懲罰與罪責。因而即使最后所有的秘密被傾訴出來、被主角目睹其中難堪、被艱難原諒后,美好似乎延續了七年前的軌跡。但畢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圓滿如月的,人生不可能,電影有時加強了這種不可能。
瑞汗一意孤行要將毀滅民族的機器交予祖父,即使不惜失手將岳父推下懸崖,并殺掉另一個無辜牽連的生命。他變成了那個有心計、有計謀的恐怖分子瑞汗,不是耳鬢廝磨的丈夫,不是溫情勇敢的父親,而即將是整個印度群民的痛苦之源。
那是雪花覆蓋原野的清晨,大地蒼茫,那子彈就這樣沖進了他的身體里,暴怒、憤恨、隱忍、平靜,阿米爾汗的表情幾乎可以成為用以學習表演的模本,就是在那張英俊而又滄桑的臉上,寫盡了這小半生的愛。清醒的最后一瞬間,他終于不用再害怕,生活回歸平靜。但祖妮永遠所記得的是他說過的,“我愛你勝過你愛我”,彼此至死不渝,最終為愛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