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第一次機器革命
18世紀末,蒸汽機的誕生使工業革命爆發。盡管從熱效率上看,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只利用了煤炭燃燒能量的3%,但使人類能夠獲得了機械動力,催生了大型工廠、鐵路網、跨國跨洋運輸等。
第二次機器革命
2005年,《奇點臨近》的作者宣傳,最遲在2045年左右,人類就能創造出具有真正智慧的機器,然后技術增長的速度將失控,世界將變得遠超人類的理解能力。這個奇點,是指通用型人工智能全方位超越人類自身智慧的時間節點。
人類文明在走向奇點的過程中,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驅動引擎,便是第二次機器革命。
數字化革命的基礎
以前人們認為數字勞動力適合重復的,可規則化的工作,而人類勞動力則適合那些無法被規則化的任務。但是隨著技術的指數型增長、數字化和組合型創新,這個認識已經失效了。人類擁有的計算資源越來越強大,價格越來越廉價,使第二次機器革命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數字化的社會里,資源具有非競爭性、零成本復制和網絡效應這三個特征,于是信息量大爆炸。基于海量的數據,機器可以更好地預測未來的變化,無論是判斷市場走勢、制定營銷策略、還是堅持疾病傳播、智慧診療,甚至是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數字化變革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機器革命的影響
1、造就一系列財富神話。
2、贏者通吃的結果造成貧富分化,大量中產階級將失業。原因是機器將替代許多中產階級的工作,例如報稅服務、法律服務。
如何避免自己被淘汰
使自己成為機器的主人,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即提出新思想的能力,最終與機器產生互補的效果。
刺猬偷腥
2018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