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士跳樓自殺了!這個消息如一聲巨雷在朋友圈炸了!
所有人都認為,張簡是一個非常有上進心的青年才俊!年紀輕輕拿到了某重點高校博士學位,順利進入一家高薪央企工作,一項項成果獎,一個個榮耀,鮮花和喝彩,卻在三十五歲的年紀戛然而止!
這一“巨雷”將我從夢鄉生生驚醒,頃刻間,我睡意全無。
我知道,這一天還是來了,卻沒想到到的這么快,這么猝不及防!人們習慣不去想冥冥之中不好的預感,卻在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時候不堪一擊!
早在幾年前,張簡就曾在朋友圈里抱怨過活著沒意思,下面一群人調侃,說博士都沒意思了,讓本碩狗們怎么活?那時候的張簡博士還未畢業,一身藝術家特質的他卻被逼的每天埋頭在實驗室和一堆數據打交道,我知道,他的“沒意思”是真的。
后來,在學校圖書館偶遇他,見他捧著一本托福詞匯狂啃,一臉苦大仇深,一問才知,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要出國交換兩年,看看更大的世界,尋找人生的意義,這聽起來勵志又洋氣!后來,他如愿以償,臨行前請了大家吃飯,那年,他青春洋溢,眼睛里是對美好的大洋彼岸無限的憧憬和少有的快樂!
可是,在國外的他也并不快樂,這種狀態持續到他博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的時候,他是快樂的!找到工作的他是快樂的!工作后,他又開始不快樂了!
我總結出了規律,他必須不斷給自己設定目標,通過實現目標來獲取快樂,但整個奮斗的過程,他并不快樂!
可是,人生不就是個過程嗎?難怪他大部分時間都郁郁寡歡,一次次的目標達成時刻,就成了他人生中的短暫興奮劑,注射一針,快樂一次,怪不得他覺得活著沒有意思!
聰明如你,肯定會問,他為何不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呢?
答案是,他一直在努力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只是,他認為,他的快樂就是為自己設定目標,在一次次目標完成中獲取快樂。那么,他不能在平時獲取快樂嗎?
這個問題,我真的和他探討過,他說他的夢想是做一名流浪藝人,在大街小巷看人情冷暖、花開花落,唱自己想唱的歌曲,一覺睡到大天亮,不用想做不完的實驗,不用帶著有色眼鏡分析一堆數據,更不用苦苦寫各種論文和報告!
就像每個人都曾幻想過的那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問春夏與秋冬,就這么簡單,可是,張簡做不到,你我也做不到!
很多人,很多人都對現實不滿,或抱怨、或內消,我們有著夢想卻不敢追求,大多做著不喜歡的工作,過著不喜歡的生活,直到退休、老去、認命、死去!
只是,我們大多數人習慣了奴役自己,順從生活,而張簡選擇了一種假象,這種假象就是不斷的為自己設立看似勵志和遠大的目標,并通過一次次完成目標來獲取短暫的快樂,這個過程,好似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但是更好更強大并不意味著更快樂,不快樂的人生,又有何意思呢?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有錢有勢的人同樣不快樂!當成功的瞬間光輝散去,生活中可憐又短暫的快樂平息,一切恢復平常以后,你是不快樂的!
因此,有意思的人生要追尋的,不是短暫刺激帶來的快樂,而是長長久久、簡簡單單的快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遵從內心的呼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不是世俗要求我們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快樂的,睜開眼迎接新的一天是快樂的,準備早餐是快樂的,和父母親人在一起天倫之樂是快樂的,采菊東籬下是快樂的,購物是快樂的,夕陽下散步也是快樂的……當你順從自己的內心生活的時候,一切都是快樂的,你在過你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絕不會再去糾結活著沒意思一類的話題!
可是,一些話就是說著簡單,做到很難!張簡博士不只一次表達過想浪跡天涯,想看遍世界到處的美景!他的學業牽累著他,他的工作牽累著他,他的家庭牽累著他,父母的殷切期望牽累著他,甚至他的博士頭銜也牽累著他……一切的一切,他放不下,我們也放不下!于是,大多數人都默默忍受著生活,張簡雖想突破,卻走錯了方向,他沒有按照本心的希望改變,而是強加給自己一個個目標,仿佛那才是他的真心,然而并不是!
于是,長久以來,他都是痛苦的!痛苦讓他開始思索活著的意義,直至感到活著沒有意思。其實,這種感覺是正確的,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無可厚非!只是,人人都習慣給自己戴上厚厚的枷鎖,不愿放飛自己的本心。
人們習慣忽視自己真實的感受,就如人對性的渴望,仿佛正視自己、做回自己,就是做了錯事一般,就是墮落一般!
因此,當你產生這種不良情緒的時候,親愛的,不要為難自己,人生就此一回,如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活著,豈不成了生活的奴隸?當你老了,是否會感慨人生太短暫,很多想做的事情還沒來的及呢?
很喜歡一句話,去做那些八十歲回想起來還會嘴角上揚的事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