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四方友。
宋真宗《勸學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凡事不可急,若讀書,行善則不可不急;凡事不可癡,若讀書,行善則不可不癡。”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仁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致無為而習俗大化。”
學習讀書的意義
學,所以知古以鑒今也;
學,所以柔尼以悅遠;
學,所以明事以達理;
學,所以習知以踐行;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奇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儒家重學
《論語》“學而”
《荀子》“勸學”
《法言》“學而”
《潛夫論》“贊學”
《幽夢影》“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于是。——張潮”
“讀書可以醫俗”——吳從先《小窗自紀》
宋人尤茅:“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朋友,幽愁讀之以當金石琴瑟。”
清漲潮《幽夢影》:“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讀書方法
董仲舒“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蘇軾“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桓譚“躬自抄乃當十遍讀。”
梁啟超《治國學雜話》“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個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錄或筆記。”
陳禮《東熟讀書記》“學者之病,在懶與躁,不肯讀一部書。此病能使天下亂。”
朱子云:“讀書不貴多,只貴熟。”
荀子:“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良師益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