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回家了,中秋節一個人過,一杯紅酒,一杯茶,一本書,日子如此,夫復何求?
窗外的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還是決定出去走走,下了幾天雨,一直都沒有出門,出門呼吸新鮮空氣,馬路似乎也變得寬闊了。來到公園,毛毛細雨依然如泣如訴的輕輕飄落,下著細雨的中秋節公園里,依然有三三兩兩的行人,或結伴,或如我一般,獨自游園。
樹葉上的雨滴圓滾滾的搖搖晃晃,仿佛幼童跳舞的可愛身姿。濕潤的空氣中多了幾分悠閑,沒了往日的焦慮,今天的公園仿佛一位老者,優雅的走過我們的生命。
路兩邊的楓葉紅了,秋意甚濃,還有飄落于橋上的發黃樹葉。記得小時候,樹葉黃了,天氣也冷了,小時候深秋的日子是需要燒炕的,以抵御寒冷的侵襲。
那個時候,我們家燒炕的柴禾都是缺乏的,媽媽忙著掙錢,養活我們。曾祖父就帶領我們在公路邊,在溝邊掃落葉。最多的是在樹林里面,我們把樹葉掃成一堆,曾祖父用背簍把樹葉背回家,或者我們一起拉著架子車,把樹葉裝進化肥袋子里,一起拉回家。
年幼的孩子對清貧的日子倒也不覺得有什么,回憶中只有掃落葉的快樂,葉子落了,黃了,曾祖父的背一年比一年駝的厲害。
印象中,泡桐樹的葉子又大又多,一陣風吹過,漫天飛舞的落葉紛紛揚揚,曾祖父背著背簍步履蹣跚的走在滿天落葉的土路上。我們跟在后面,樂此不疲的蹦蹦跳跳,一邊掃樹葉,一邊調皮的玩鬧,曾祖父只是微笑的說我們幾句,從來不會大聲吼我們,所以我們都喜歡和慈祥的曾祖父一起出門。
那些年曾祖父不時過來給我們幫忙,最喜歡的就是他的黑色柜子,每次都會從那里給我們取一顆糖,或者一塊點心,那真是美味,在那個吃塊糖都是奢侈的年代,曾祖父柜子里的點心一直都是我們的念想。
每年的八月十五,曾祖父也會偷偷把好吃的給我們幾個分別放到手里,擔心我們沒有好吃的。
小時候幾乎沒有專門為八月十五買過月餅,都是別人送的多。我們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獻月亮,因為必須獻過月亮,我們才可以吃月餅。
獻月亮的有蘋果,紅棗還是隔壁七婆送的,還有酸棗,溝里摘的,月餅有時候是媽媽做的。
所有好吃的放在盤子里,擺在供桌上。點上蠟燭,給家里的五神都上香,然后這個供桌一般放在院子當中,土地爺的旁邊,獻月亮以后我們才能吃月餅。
小時候獻的月餅,是給月亮婆婆的,但是孩子們都知道,必須大人先吃,自己才能吃,到現在依然記得每年獻月亮。
這些年的月餅吃了很多,但是記憶中最好吃的月餅還是媽媽親手做的,香甜的五仁月餅還是媽媽到處尋找的材料。和面,做餡,包月餅,做花紋,然后等待它在鐵鍋里散發的陣陣香味。
每年的八月十五家人一起過,今年難得的一個人安靜,每天的日子如水般流過,想念兒時的八月十五。
云遮霧繞不見月
細雨綿綿訴情誼
遙望親人故鄉遠
家人相聚是團圓
平常日子不見面
強云祝您合家歡
一個人的中秋節,有詩有酒度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