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有個叫做平平的女孩,今天遇見她,發現她的左半邊臉青腫了一大塊,我就隨口問了一句“平平是摔跟頭了嗎?”
只見平平先是不說話,然后蹲在地上捂著臉,瘦削的肩膀劇烈聳動,無聲地哭泣著。我嚇了一跳,旁邊的平平奶奶氣憤地說:“哪是摔了???那是被她爸爸媽媽打的。”
前天晚上,平平爸爸輔導她寫作業。因為從小就常常被打,打出了心理陰影,她看到爸爸就有點像見到了貓的老鼠一樣,瑟瑟發抖。
本來孩子就有心理壓力,再加上爸爸坐在身邊近距離輔導她寫作業,讓她壓力山大,本來會做的題,也是頭腦一片空白,結果她爸爸急了,沖上去給了她幾個嘴巴,這還不解氣,他看見旁邊有一根鐵棍子,拿過來劈頭蓋臉地朝著平平的頭砸下來,平平發出的慘叫聲連樓上鄰居都驚動了。
鄰居喬阿姨是初中老師,見到這種情形,內心雖有千萬條教育理論,卻只匯成了一句話:“但凡動手打孩子的,都不是為了教育孩子,就是為了自己泄憤。”
平平父母都是情緒極不穩定之人,前一秒還如春風般和煦,后一秒就狂風大作。夫妻常常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嚴重時動過菜刀報過警。
兩口子喜歡孩子的時候,摟在懷里抱著親著,嘴里“大寶貝”“乖乖”喊個不停,不喜歡的時候恨不得脫手把孩子狠狠摔在地上,摔死了才解氣那種。
感覺他們生孩子的理由簡單粗暴,不是為了好好教育,也不是為了傳宗接代,純粹就是為了把孩子當成他們的出氣筒,平平前輩子大概欠了他們不少錢。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往往很難教育出來開朗樂觀的孩子。遇上不穩定的家長,是孩子的一場劫難。
孩子容易變得自閉
如果父母前一秒對孩子還和顏悅色,下一秒就因為孩子犯的小錯誤大聲吼叫,久而久之孩子必然會變得自閉,不愿意與人交流,對他以后的人際關系也會造成影響。
親子關系的疏遠
試問哪一個孩子不想和父母親近,不想把學校里的趣事跟父母說呢?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時好時壞,孩子肯定會對家長有距離感,親子關系慢慢疏遠。
經常有報道說,有些人在成年后玩起了“失蹤”,不想和父母有任何聯系。這些人會在網上被杠精們大罵特罵,各種道德言論如石塊般向他們砸去,但很少有人關注他們童年的遭遇,父母不當言行的長期積累,足以摧毀掉家庭的親情。
孩子缺乏自信
如果父母動輒對孩子責罵,很大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管怎樣都會犯錯,越來越不自信,長大以后也很可能會自卑,難以有自己的主見,個別嚴重的還會形成反社會型人格。
我們都不是圣人,無法做到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操保持平常心,但我們還是要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做到無關小事不發火。
有個同事梅姐,特別會教育孩子。在孩子5歲的時候她和丈夫離婚,但因為她的耐心教導,女兒完全沒受父母離婚的影響,認真學習、精致生活。小妹妹去年名校碩士畢業,成為了一家大醫院的心理醫生。
她說自己也不是佛系母親,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很多想發火的時候。但是她會及時進行注意力轉移,比如深呼吸,或者想一些愉快的事情,平息一下自己的怒氣。等到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感覺自己能對孩子平心靜氣講話時,她再和孩子進行溝通,及時把問題解決。
家長的壞情緒,讓孩子來買單,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但別讓無辜的孩子成為自己的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