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oL剛出來那會兒,有人問“l(fā)ol能取代Dota嗎?”很多Dota玩家都會說不可能“一個連反補都沒有,只會躲草叢的游戲怎么可能取代Dota?”,“哪怕所有人都去玩lol,Dota平臺上匹配不到人了,我寧愿去打AI也不愿去打lol!”……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Dota玩家與LoL玩家的對噴便從沒有真正停下了過。之前貼吧里總有dota玩家去lol吧里發(fā)帖嘲諷,也有l(wèi)ol玩家去dota吧里發(fā)帖嘲諷。記得TI3的時候,中國dota迎來了一個低谷,一些自稱是lol玩家便到dota吧帶節(jié)奏;而比如最近s5的比賽結束,也會看到dota玩家嘲諷“我上我也3:0”。當然所有的節(jié)奏于我無關,沖突與矛盾于我統(tǒng)統(tǒng)無關,我只想安安靜靜的打自己的游戲,僅此而已。
? ? ? 大約在2年前,突然發(fā)現(xiàn)身邊的朋友全都在玩的是LOL,我才意識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去玩玩lol。還記得剛開始玩LOL的時候,第一個買的英雄是劍圣,那時候只是和電腦打,覺得劍圣這個英雄好厲害。或許是對自己的操作自信,或許只是覺得人機太無聊,于是很快就去匹配了。結果顯而易見,操作跟不上,對地圖機制說不上熟悉。有人說“失敗會讓人越戰(zhàn)越勇。”然而我總覺得這樣的話“雞湯味”似乎太濃了。失敗就是失敗,它絕不是你前進的動力,不服輸才是讓人激昂,不斷向前沖的動力。
? ? ? 在平臺上玩多了,好友列表里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有一部分人加好友是想下次接著和你玩的。有的時候在剛開始學習一項新的事情的時候,往往喜歡找一些和自己一樣的新手一起學習,這樣一是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不會存在誰嫌棄誰的情況,二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個人的水平提高了是很容易體現(xiàn)出來的。有一天solo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妖姬被小A玩勝,不服氣的玩又solo的兩局,結果一局比一局慘,我不解問WHY?小A呵呵一下說看視頻唄。于是我便開始接觸JY的視頻。有一天我終于solo贏了小A,小A道“I Can’t believe it!”。我笑著說智商差距。后來我在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才發(fā)現(xiàn)這和當初我玩lol時是一樣的。開始的時候你憑著滿腔的興趣不斷嘗試,然后發(fā)現(xiàn)學習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時候你才開始相信老師,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學習。終于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水平大有長進,你才覺察當初自己學習的時候走了很多彎路,你會想如果當初能認真聽從老師的意見是多么有必要啊。
? ? ? 有的時候你以為想當然的事情其實并不是這樣。你以為每天三餐自己都會按時吃,可是當你忙得暈頭轉向時,你才發(fā)現(xiàn)這樣很難做到;你以為別人加你好友都只是為了想以后接著和你玩,但有的時候卻并不是這樣。那天我像往常那樣收到了一份好友請求,我以為像平常一樣是想和我開黑的。當我天真地加他為好友后,他便開始了自己的自言自語“你上局那個EZ太菜了”,然后又說了很多污言穢語,大概是講,你太菜,坑了他,他不爽,要發(fā)泄,加好友,只為噴,噴完后,便拉黑。大概是自己被驚到了,半天都沒再開下一局比賽。
? ? ? 最開始在低端局的玩的時候,其實并沒有感覺有什么太艱難的地方。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無非可能有人人機打得多一些,所以對這個英雄的操作好一點。即便如此大家的技術依然是很爛,中單補兵10分鐘能補到60都挺不錯的了。那時候貼吧里有人講自己10分鐘能補100個,當時感覺簡直不可思議。其實挺懷念這樣的局勢的,有一種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感覺。離我最開始玩的2年后,我又開了個小號。這時候已經(jīng)很難再看到這樣大家水平差不多的局面了。一局比賽充斥著各種人物:有來虐菜的,其實這種人水平并不是太高,只是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有的是接單選手,這種人是真大神,操作犀利,基本上可以1打2完全無壓力,尤其是在這種低分段把把超神,水平顯而易見。其實關于代練的態(tài)度大家一直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有人認為代練是一件雙贏的事情,代練的賺了錢,買號的人即節(jié)約了時間又可以玩到自己想玩的段位;另一些人認為代練簡直就是游戲環(huán)境的最大破壞者,代練的人往往水平比較高在低分局對普通的初級玩家很不公平,況且買號的人買了號有可能并沒有相應段位的水平,去比他高的段位玩只會坑了他的隊友。當然我個人覺得代練這種事情屢禁不止,顯然是有他必然的道理。有人說“存在即是合理”,所以我想大概這種現(xiàn)象是不可能制止的,代練必然默默地見證著一個游戲的興衰。
? ? ? 打了這么多局游戲,見到過各式各樣的選手,有正常游戲一言不發(fā)的,有從頭到尾一直喜歡指揮隊友交流的,還有一上來就開啟嘲諷模式的,當然這種游戲自然少不了噴子。最喜歡遇到的隊友是那種愿意溝通的,這種人玩游戲自然是想贏的,雖然可能在一些游戲決策上有可能出現(xiàn)分歧,但是所幸的是這種人往往會顧全大局。然而似這種人只在低分高分局偏多,在白銀分段有時候總感覺自己是走進了貼吧,處處被教育,大神們往往自稱是1區(qū)鉆石,來到我們這種小區(qū)玩?zhèn)€小號,可事實上白銀水平就是白銀,遇到這種局順風還好,逆風往往就玩不下去了。其實最讓我感到好奇的是那種一言不發(fā)的選手。這種人往往從開始到結束一個字也不說,只是會發(fā)下信號。其實我猜這種情況的選手有很多種。有可能是覺得打字麻煩的,有可能并不喜歡打字交流,其實更多的人可能是那些玩游戲不在乎輸贏只是想為了打發(fā)時間的。為什么我是這樣認為的呢?我想這樣猜測還是有些依據(jù)的。第一點他們并不在乎輸贏也就少了溝通的欲望,只是想玩玩這個英雄而已,為什么要去做溝通?為什么要打這么多字?隊友能理解我的想法嗎?以上問題一出打字交流的欲望就會打打降低。第二點他們見過了太多噴子,你回一句,別人回你三句,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回好。對于一上來嘲諷的選手我并沒有太大意見,畢竟玩游戲只要能贏我都無所謂。至于噴子,他們是神!
? ? ? 玩游戲說到底除了考驗操作,其實更重要的是考驗心態(tài)。說到心態(tài)其實我也說不上個所以然,因為心態(tài)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一個很飄渺的看不著摸不著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把贏了叫做心態(tài)好,輸了說是心態(tài)崩掉了,其實是不能這樣簡單的劃分的。大酒神說“如果我要殺一個人,我就會先賣個破綻,等他覺得自己很安全的時候,再一下子把它殺掉。”我不知道這里面到底有多少東西可以分析,我只知道當我反殺對面的時候確實會這樣做。印象最深的一次solo大概是那場妖姬v.s.妖姬的中路對抗吧。那時候我玩妖姬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曾經(jīng)也有過死成狗的經(jīng)歷,也有過5殺的經(jīng)歷。妖姬這個英雄血很少,經(jīng)常一個不小心的走位就有可能讓它命喪黃泉。樂芙蘭有幾句臺詞叫做“There's no escape!”大概是想說這個英雄是有多么的恐怖吧。Solo開始的我我在想我到底該帶什么天賦,思前想后還是帶了點燃,不知道為什么這一盤我極度地渴望贏得勝利。開局的時候對面用w消耗我的血量,并在w過來與回去的間隙用普攻A我。這時候我就知道我會贏的。2級快3的時候我故意上去賣了一下,果然激進的對手便上來A我。到3的一刻我迅速QW二連,E住給點燃平A拿下了First blood!拿下一血之后,勝利的天平已經(jīng)在向我傾斜,雖然之后的他變得謹慎小心起來了,但是一血的差距讓他很難再有翻盤的希望,于是在死掉3次之后他打出了Gg。那個時候我才知道輸贏其實更多的在于心態(tài)。
? ? ?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星際玩家說魔獸爭霸操作簡單,魔獸爭霸玩家說Dota操作簡單,而Dota玩家又會說LoL簡單。當然大多說玩家并不會這么說,只不過這種現(xiàn)象還是存在的。有時候也會思考這種風氣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存在?就我個人而言,這些游戲我都玩過,可能從某些角度來講,這些游戲對APM的要求其實是在下降的,但這并不能說明要玩好這款游戲,A一定要比B簡單。事實上在我玩的經(jīng)驗來看,Dota和LoL要比我玩星際爭霸和魔獸爭霸要難一些。記得曾經(jīng)看到過的一句話這么說“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我覺得很有意思。當你開始一局LoL,你就開始了和9個人斗智斗勇的局面。還記得有一段時間總是很討厭那些噴人的玩家,覺得噴人又不能改變局勢,做這些事情并沒有什么意思,唯一影響局勢大概也只是你在噴人你肯定就沒法好好地操作,自然你就越容易死。之前我可能還會去勸勸那些玩家,后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這樣做并沒有用。你能做的就是這局結束之后,把這樣的人拉黑即可。有人說黃銅局簡直就是死亡組,各種自以為自己是大神的玩家,總喜歡指揮別人,然而自己卻玩得很一般。有人說會上去理論幾句,有人會直接開始對噴,有人會默默地打一句“不服solo”。而我現(xiàn)在會覺得一句話都不要說,努力地打排位然后脫離這個段位。其實有的時候我覺得打黃金的局會比打青銅的局還要累,大概是應了那句話“無知才是最可怕的”吧。
? ? ? 關于S5。中國隊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多說了。看過笑笑的一篇文章里面說“我沒有怪版本,EDG上單這個店沒處理好;LGD死于膨脹,總決賽開始前一個月,還直播天刀,肯定要炸的;IG死于老問題,我都不想多說了。”顯然作為一個看比賽不太多的玩家來說,我并沒有資格去評判一個隊伍如何如何,也沒法去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可是在我看來,其實所有的問題無非只有兩個方面:外因和內因。外因可以是平臺直播掙錢太吸引人了,也可以是需要的應酬太多了,可以訓練的時間變得少了;內因可以是今天感冒了,去新的地方時差沒有倒過來,狀態(tài)不好….其實人是很聰明的動物,知道怎么樣做可以花很小的力氣去換得更大的利益,所以LGD才會去直播天刀,你說他們真的喜歡天刀這個游戲嗎?不見得吧。但是為什么要直播呢?因為廠商給了他們很多的代言費。我并沒有說選擇更好的生活,更輕松的賺錢方式有錯,我只是覺得一個人活著要有自己的信仰。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會很容易被滾滾紅塵中的是是非非所擊倒。所以我的結論是職業(yè)玩家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游戲當做信仰,他們應該退役去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直播,痛痛快快地在這款游戲還沒有滅亡的時候賺上一大筆錢,然后剩下的職業(yè)選手名額讓更愿意的人來做。傳說古有柳下惠抱懷不亂,但是你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柳下惠。其實我們都知道,只有痛定思痛才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 ? ? 其實沒想到能寫這么多話,不管是談游戲本身,還是游戲之外的一些東西。今天看新聞說天下足球的段暄離職了,去向有可能是去做英雄聯(lián)盟主持人,據(jù)說收入不菲。想想看這大概早有預兆了吧。從段暄穿Dota2標志的衣服,到近些年電競行業(yè)的高速發(fā)展。這個行業(yè)大概會很不錯的吧。只是在看過了這么多分分合合,糾纏不清的事情之后,在看著年輕人為之狂熱之后,我卻覺得這個行業(yè)充滿著泡沫。就像一座大廈,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發(fā)生坍塌。當然我希望我的想法是錯的。這是一個充滿朝氣的行業(yè),是年輕人展示才華的新平臺,是體現(xiàn)電競精神的舞臺,是人們相識相聚的的一塊吸鐵石。我們見證了這個平臺創(chuàng)就了多少輝煌,我們也希望這個平臺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感動與激情。
? ? ? 當然這一切或許都與我無關,我既不是職業(yè)選手,也不是電競投資人,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玩家。我能記住的是那些年和朋友一起開黑的日子,我們并肩作戰(zhàn),我們團結一致,我們不拋棄,也不放棄。在這個舞臺上我們盡情展現(xiàn)自己的操作,自己的指揮。勝利時我們喊一聲“nice!”失敗時我們互相鼓舞。我想當我回憶起這段歲月的時候,我可能不一定記得當年玩過的那些英雄,可能這款游戲在5年,10年后會被人遺忘,會被新的游戲所淘汰。但是我不忘記那些和我一起度過歲月的朋友,在那一無所有的日子里的陪伴。如果有人問我青春是什么?我想說“青春是與朋友一起相伴走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