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養(yǎng)育孩子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工作,在每一次權(quán)力之爭中,我們運用家長的權(quán)威壓制了孩子,貌似我們?nèi)〉昧藙倮鋵嵨覀兠恳淮味际禽敿?,我們贏了孩子,卻沒有贏得了孩子,孩子和我們心的距離越來越遠,更不用說我們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了。理解并接納孩子的感受,體悟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洞察孩子不良行為背后未被滿足的需要,也許就能贏得孩子的合作,每個人的個體價值也只有在良好和親密的合作中才能得到體現(xiàn),個體的存在也才有意義。那么如何贏得孩子的合作呢,還是有套路的,且聽我們的鄭建明美女老師娓娓道來……
? ? ? “請伙伴們按照1、2、1、2的次序報名。請報1的伙伴們握緊右拳,報2的伙伴們用非暴力和非流血的方式想盡辦法讓握拳的伙伴們打開拳頭,現(xiàn)在開始?!敝宦犚娻嵗蠋煖赝竦穆曇舭l(fā)出明確的活動指令。報2的伙伴使出了各種方法想要讓握拳的伙伴們打開拳頭,有的撓咯吱窩,有的說要幫忙看掌心的手相,有的說你打開手,我有東西給你,有的硬掰……每個人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越想讓對方打開拳頭,對方卻越握緊拳頭……很快三分鐘過去了……
? ? ? “伙伴們,有誰成功打開了對方的拳頭了?”
? ? ? “鄭老師,我打開了。”
? ? ? “哇,你能和我們分享下是怎樣讓對方打開拳頭的嗎?”
? ? “我只是打開自己的手,微笑地看著對方,慢慢地,先有些猶疑,但最終對方就打開拳頭和我握在一起了?!?/p>
? ? “非常棒的主意。你當時的感受、想法與決定是什么呢?”
? ? “我張開自己的手,我很平靜,我靜靜地等著你,你不用擔心,沒什么會傷害到你的,我完全地接納你?!?/p>
? ? ? “嗯,你很平靜,你完全地接納對方,你靜靜地等待對方做出回應(yīng),非常棒?!?/p>
? ? “那沒被打開拳頭的伙伴們,有什么感受、想法和決定呢?”
? ? “我覺得有壓迫感,他越想讓我打開,我越不愿意,他用的勁越大,我我握得越緊?!?/p>
? ? “嗯,你有點不愿意,你覺得對方強迫你了,對方越強迫,你越抗拒?!编嵗蠋熆偨Y(jié)著。
? ? “如果把拳頭比作孩子的心,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我們用蠻勁可以嗎?”……
? ? “伙伴們,大家有沒有發(fā)覺剛才這個活動是不是像我們平時和孩子的互動呢,當我們無法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我們會發(fā)現(xiàn)越想讓孩子做我們想讓他做的事,他越是抗拒。當我們放下自己家長的身段,全然的尊重與接納孩子,孩子最終會接受我們,并會良好的合作呢?”
? ?
? ? “其實語言文字才傳達7%的信息,那其他的信息是通過什么方式傳達出去的呢?55%是通過肢體語言,38%是通過語音語調(diào)語速等。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和孩子溝通時的非言語信息?!?/p>
? ? “那如何才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從心開始溝通呢?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浮在表面上的行為,更要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孩子行為背后的感受--情緒體驗是什么,孩子的潛在信念是什么,孩子行為是為了滿足什么樣的需要呢?這有點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永遠是極其少的一部分,大多數(shù)都隱藏在水面以下。
? ? “為了贏得孩子的合作,我們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驟:
? ? 第一,陳述觀察到的情況:我注意到____,我希望找到一種我們都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我也希望在這過程中我們能友善對待彼此,而不要互相攻擊、相互傷害。
? ? 第二、詢問孩子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感受。孩子回答時要注意傾聽、不要打斷孩子。除非我們想問:“還有嗎?還有其他的嗎?”這樣的問題。聆聽孩子的回答時,也不要有爭論。當孩子說完以后,用下列的句型復述:你感到____,因為____,你希望____”
? ? 第三、表達你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感受,然后讓孩子復述你所講的。
? ? 第四、致謝:“謝謝你能和我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
? ? 第五、問:“你還想說點別的嗎?”如果沒有,就開始頭腦風暴尋找解決方案
? 第六、選擇短期內(nèi)你們雙方都能接受(如一天、一個星期等)替代方案做嘗試。
? 第七、約定下次回顧的日期并分享感恩”
? ? “現(xiàn)在我們設(shè)想三種情境開始演練學到的工具,以便我們回家就能用的上,這三種情境是:
第一種、孩子做作業(yè)拖拉
第二種、孩子吃飯?zhí)羰?/p>
第三種、孩子玩游戲”
?
“每一次的感悟,都是成長的開始,不嬌縱不責罰,堅定與友善并行,只要我們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從心開始交流,我們就會贏得了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