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彎彎前天搬家,整理出一大箱沒用過的筆、信紙和本子。
這些“新文具”,讓彎彎想起了讀書時的自己。自初中開始,彎彎就喜歡沒事寫些文章。寫出的文章被同學們夸獎,被老師贊賞。于是,她暗下決定,自己要當個作家。自此,看到好看的本子、筆、信紙就要買下來,她固執的覺得,用這些美麗的文具,她一定會寫出美麗的故事。
然而,她只是在囤貨,像個文具店的搬運工。
她總是有各種理由忘記寫,上學時是學業太忙;放假了要出去旅游;工作了要以工作為重;下班了要和閨蜜、男朋友一起享受人生;休假了,還有好多超好看的美劇英劇日劇韓劇各種劇等著她……
她想寫的美麗故事都在日復一日的蹉跎中消失了。
彎彎想著當作家這件事還是算了吧!寫文啊,費時費力費腦子。還是天天讓自己輕松些,上班下班,做著不咸不淡的工作,不開心了就和閨蜜一起怨天怨地吧!
可是,為什么,彎彎看著這些少女時期囤下來的美麗文具,心里堵得慌,想哭,又哭不出來,想給自己一巴掌,又下不去手呢?
(二)
亮子是個在外人看來很努力、很勤奮的小青年。
他大專畢業,從三線小城來魔都打拼。一心想要在這個快節奏的大都市里混出個人樣。
他上班很努力,下班更努力。每個月付費參加好幾個線上培訓課程,不能同時學習,就囤著,每天熬到凌晨才睡,可還是學不完,心里那個焦急啊!周末看見學習群的伙伴們組織線下交流,也不放過機會,明明很累也要強行參加。一開始跟打了雞血似的,很有拼勁。時間一長,亮子的身體熬不住了。上班總是提不起精神,人恍恍惚惚的,工作上也總出錯,公司上司和同事都對他頗有微辭。
終于有一天,他的健康亮起了紅燈。工作時暈倒了,醒來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他很恐慌。
“我不能病,病了哪有力氣工作,付費的課程也沒辦法第一時間聽”
“哎”,送他來醫院的同事看著他這樣
,只能搖頭,叫他別想那么多,好好養病。
頭還暈著的亮子,看著病房的天花板,怎么也想不通:現在,主流思想不是鼓勵和號召大家努力學習嗎?怎么我緊跟大家的步伐,卻落了個吃力不討好的境地呢?
(三)
黛兒是個漂亮時髦的都市女孩。
她有一個口頭禪:“女人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她都要第一時間擁有。
楊樹林唇釉出新色了,國內專柜還沒上貨。她找代購花高價買到手,一試,發現顏色不是很適合自己,于是想都沒想,放到一邊。
商場每季上新,她是一定要去逛到腿軟,不買到幾件
是不會甘心的。衣服多到都穿不完,有些甚至連吊牌都沒摘,嶄新的掛在她的衣櫥里。
朋友和父母都看不下去了,勸她別再囤這些化妝品和衣服鞋子了。
她很生氣,“你們懂什么,我就是要趁著年輕貌美,對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再說,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光鮮,也是為了找到不錯的男人,以后的生活就更有保障了,就能對自己更好了。”
如果黛兒的收入與她的消費成正比,那也無可厚非。她囤她的彩妝,囤她的
衣服,與任何人都沒關系。
可事實是,黛兒的收入很一般。每月這么買,除了使她賬面工資全無之外,信用卡也負債累累,經常要“拆東墻補西墻“。好多次,她被信用卡賬單搞得五心煩躁時,她的父母都默默幫她還款。
黛兒美麗的妝容和時髦的外表,常常使她很受男人們的歡迎。可是愛慕者一旦和她接觸幾次之后,就發現她囤貨的速度與自己的荷包鼓憋程度,實在相差太大。只能選擇離開。
畢竟,誰也不是誰的冤大頭?天底下,沒有誰,無緣無故要為你的亂花錢買單。
到現在,黛兒也還在“囤美麗的貨“的路上走著。她還是經常說那句話:“女人就是要對自己好一些。“
彎彎的囤的紙筆本子,依舊還在,那彎彎的理想呢?還在嗎?她要是沒丟掉,并且堅持下來,指不準哪天,我們真會看欣賞到她的寫下的美麗故事呢!
亮子的身體總是要好的,他會繼續之前“用力過猛“的囤貨學習方式嗎?還是勞逸結合,找到身心平衡的努力方法呢?
借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一句話,告訴亮子,“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無法讓你感到喜悅,自在和輕松,這并不意味著你需要改變你正在做的事情,你需要改變的是你做事的方式。”
黛兒愛美,并沒有錯。黛兒的口頭禪也沒有傷害到誰。可黛兒這種毫無節制的買買買,囤囤囤,讓她的家人朋友,煩惱倍增,也讓她的未來,看不到希望。
囤的東西可以用掉,可以丟掉。囤在腦子和心里的不良情緒和換習慣呢?當然也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