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找每一件事情的意義。尼采曾經講過的,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他可以忍受生命加諸給他的一切。
2、自由地選擇你的態度,一個人永遠有選擇的空間。每一個人這一輩子當中有一個非常終極的自由,在任何情況之下,沒有人可以剝奪得掉的自由,就是選擇的自由。
3、什么是真正的樂觀主義呢?虛云老和尚在年譜當中寫道,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個日本兵,那個日本兵拿出槍來說,你怕不怕我今天開槍殺了你,虛云老和尚說了跟上面那段幾乎一模一樣的一段話。他說:“如果命中注定我要被你殺掉,那有什么可怕的?因為命中都注定了。如果命中注定你不會殺我,那更不用怕了,所以不用怕。”這就是他們的應對格言。
4、千萬別做違心的事。我們想通過完美的表現和高效的工作取悅別人,而往往在我們最想取悅他人的時候,我們會讓自己處于不利境地,我們會因為過于重視最后的結果,而忽視了追求的真正目標。學會讓所做的工作不在于取悅某一個人,而在于它跟你的意義需要產生連接。
我們在做違心的事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在回避恐懼和矛盾,我們盡量不提那個事,我們假裝自己一切都好,所以這時候你做得越來越不自然。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面對那些恐懼,我們就不再做違心的事,我們就在直面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我們心中的擔心,我們愿意暴露我們會出汗、我們會犯錯這樣的問題,這時候你會過得更從容。
5、從遠處審視自己。當你能夠從遠處審視自己,來說自己的缺點的時候,大家更容易接受你。你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墻上的攝像頭,來看自己的生活。這時候你可以關懷自己,可以理解自己,也可以給自己找明方向。當局者迷就這個道理,所以你自己可以跳出來,不再成為那個當局者。
6、改變你的關注焦點,就是想想別的事。每一個問題,總有三個以上的觀察視角,甚至三個都不止,五個都有可能。同樣一件事情發生后,我們一定能夠找到完全不同的觀察視角來看待它。但是這個需要的是思維的彈性,假如你陷入在思維的囚牢當中,你成為了思維的囚徒,你會發現沒用,做不到,只能這樣。所以讓我們的思維保持彈性,面對沖突的時候不要過度地執著于自我,不要總是想著生氣和反抗,而是想想看,這個問題的別的視角在哪兒。
7、要敢于超越自己。什么叫超越自己?你知道我們的眼球為什么能夠看到這么清晰的世界嗎,就是因為眼球看不到它自身。眼球是超越自己的,它看不到自己,所以它能夠看到整個的世界。這是一個隱喻,所以我們大量的人的生活狀態是關注自己,自私自利,當我們能夠走出自我,開始服務別人的時候,你才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太寬廣了。
那天我看一本書講孔子的書里說道,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誤解,就是人們以為自私可以帶來自利。自利其實是對的,但是自私決不帶來自利。反過來,如果你自私,可能會導致你的人生變得更困難,更焦慮,更痛苦,所以自私并不帶來自利。只有全人類都知道自私不能夠帶來自利,人類的困境才能夠得到解決。孔子講的“仁者不憂”就這個道理。如果你心中沒有那么多的自我,你能夠超越它,這時候你沒有太多的憂愁,我們過度的憂愁就在于我們總是思考自己的這個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