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家理想谷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系
/
那天,電影院里的冷氣特別足,
剛進去的時候,簡直是汗毛豎起啊,
但是看完《戰狼2》,
絕對是讓人滿滿激情澎湃,
民族榮譽感驟然而升!
尤其是,在大屏幕上,
一個字一個字敲打出來的字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
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戰狼2》票房即將突破20億,
如此火爆的程度,
連吳京自己都沒有預料過。
記得最開始吳京想要拍這類電影的時候,
有位好心的朋友勸他:“別拍了,
不要瞎搞,這樣拍電影會賠死的!”
吳京卻固執地搖搖頭,
“我不怕成為靶心,我不怕有爭議,
我不怕困難,我也不怕賠本兒”。
于是,吳京帶著這股勁,這份堅持,這樣的死磕,
完成了自己心中一直追求的電影。
我想,這部片,之所以能成功,
得益于吳京導演的死磕,
他是真誠地相信他要表達的東西: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成功其實并沒有什么捷徑,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方法的話,
就是死磕自己。
成功也許就是一次次地死磕自己,
把自己往死里虐虐出來的。
正如著名作家麥家說,
我們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
最缺的其實是與自己死磕的“笨人”。
而用吳京自己的話來印證就是,
“中國電影可能缺的就是我這樣的“傻缺”吧!”
吳京說:“你聽過子彈從耳邊穿過的聲音嗎?
我聽過;你知道坦克從你身上過去是什么感覺嗎?
我感覺過。”
《戰狼2》開頭長達6分鐘的水下長鏡頭一直為人所稱道,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這6分鐘鏡頭的背后是吳京一次次和死神博弈的結果。
在水下打斗的場景,
要想做到動作招招到位,對體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而且你還要有極強的憋氣能力,
吳京就是硬生生將自己的憋氣時間練到了3分鐘,
對比一下,普通人憋氣的極限一般是1-2分鐘。
而且,吳京和其他演員
經常要在黑漆漆的水里一泡就是十幾個小時,
餓了就直接在水里啃口飯。
最危險的一次,吳京因為嗆水缺氧,
再加上體力透支,被沉重鉛塊帶著極速下沉,
差一點就有生命危險。
幸好附近救生員及時發現,給他塞上了呼吸器,
否則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不僅吳京拼,《戰狼2》整個劇組的人都很拼。
所有人都在為了電影死磕著自己。
《戰狼2》里有很多坦克戲,
為了拍出最逼真的坦克逼近的效果,
攝影師都是抱著設備親自上的。
有一次攝影師因為距離坦克太近,差點被炮口削頭。
這哪里還是拍戲啊,簡直就是拼命啊!
拼命之前是努力準備,拼命之后是再做一次的準備。
但是,吳京自己卻完全相信“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因為他堅信,機會是給那些勇于開始,
并執著于堅持的人準備的。
他的堅持,源于死磕自己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動圖
有人問過吳京,為什么拍戲不用替身?
他說:“不經歷過生死,怎么去演繹生死?
真聽、真看、真感覺,而并不是裝、拿、捏,
觀眾隔著大銀幕,是會看到你的誠意的。”
動圖
21歲的時候,吳京出演了《功夫小子闖情關》,
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也開始了他死磕自己的生涯。
那個時候功夫片都是沒有特效的,
全都是拳拳到肉,真刀實槍。
對于吳京這種拼命的人來說,他的代價是不斷地負傷。
《太極宗師》里飾演內家拳宗師楊昱乾,被打斷手指;
《小李飛刀》飾演阿飛,被炸傷右眼......
在《殺破狼》里,吳京扮演一個只有一句臺詞的殺手阿杰,
和甄子丹的那場打戲看得所有人心驚肉跳、大呼過癮。
有人評價說:
“吳京,那場打戲你的表現實在太精彩了,
滿眼的仇恨吶!”
吳京說:“兄弟,那是真疼啊!”
動圖
那場短短45秒的打戲,
一共打斷了四根木棍,
全都打在吳京的手臂上,還是同一個位置。
吳京依然堅持不用替身,不管打戲,
還是危險的飛車爆炸戲,他全都自己上。
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他才能將角色演繹出最真實的狀態。
動圖
為了拍《戰狼2》,吳京去特種兵部隊服役了兩年。
在這兩年里,他精通了各種槍械、
學會了布雷、排雷、跳傘等各種專業技能,
所以我們才能才熒幕上看到一個燃爆的軍人“冷鋒”。
也許,成功的第一要素從來就不是什么天賦,
而是努力,是死磕自己。
當你死磕自己,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時候,
往往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動圖
《奪帥》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
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
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
灑遍了犧牲的細雨。”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做舒適區:
在舒適區里,人會覺得舒服、放松、穩定、
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
一旦走出這個區域,
人就會感到別扭、不舒服,或者不習慣。
但是人真正成長的時候,往往是在走出舒適區以后。
走出舒適區以后,你會難受,你就會想辦法去克服難受。
動圖
成長,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要和自己“作對”,
跟自己舒適的狀態“作對”。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一段死磕自己的日子,那就是高三。
那時候,我們可以為了一道題思考一個晚上,
會為了一個知識點窮追不舍,會為了高考而每日拼搏。
我們睡得很少,我們過得很辛苦,
因為我們都知道,只有這樣死磕自己,
才有可能擠得上高考的獨木橋,才不至于辜負努力的自己。
知乎上有個提問“關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
其中有個答案一下子戳中了我:
那種學到精通透徹,只追求細枝末節的感覺,
之后再也沒有了。
是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那個死磕自己的“我”不見了呢?
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一邊仰望著別人的成功,
另一邊卻忘了成功不過就是死磕自己?
我們以為別人能夠成功,都是因為天賦,
因為運氣,因為機會,
卻忘了別人成功只不過是一直在堅持死磕自己。
那個我們很早之前就懂的道理,
為什么我們慢慢就忘了呢?
所幸,這時候吳京的《戰狼2》及時地出現了,
它及時地提醒了我們:成功,就是毫不留情地死磕自己。
動圖
當然,也請你相信,
每一個與自己死磕到底的你,
每一個平凡又努力的你,
每一個咬牙逼迫自己的你,
都有可能成為一匹黑馬。
最后,用一句話和大家共勉:
天賦決定我們的下限,
而死磕才能決定我們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