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頂級法典,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最近經常看到一個點擊率很高的話題“女性的家庭事業平衡是個偽命題”,在一個月以前,我對這個觀點深信不疑,因為新媽媽和創業者的雙重身份,曾幾度讓我崩潰,體重直線下降,和老公不斷的爭執,對孩子的愧疚,工作中的疲累。這樣的事應該發生在千千萬萬的女性同胞身上,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妥協和放棄。

難道真的就不可能做到平衡?不,今天就要分享我是如何從令人窒息的拉扯中走向平衡的。

你理想中的平衡狀態到底是什么樣的?

大多數會這樣說,兼顧事業和家庭,事業上,除了工作8小時,還能有額外的充電提升的時間;家庭上,除了基本家務,照顧家人,教育孩子,還能有額外的時間陪伴他們,甚至可以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樣一看十個手指都數不過來我們要做的事。既然事情太多,難以管理,那么我們就不要管理事情了,對,不管理事情,去管理時間

肯定會有人疑惑,管理時間和管理事情不是一個道理嗎?有什么區別?

區別就在于,管理事情是多目標的,一件事、兩件事……N件事,管理的太多太難,而管理時間是單一目標的,就只需要把時間這個維度管理好就可以了。

拿管理學中公認的時間管理大師柳比歇夫來講,你就會非常清晰了。他是個俄國著名作家,在生物學、數學、哲學、天文學等各方面都很有造詣,一生著作等身,除了研究和日常工作,他還寫了70本書,2012年的時候還獲得過俄羅斯的“巨著獎”,僅次于諾貝爾文學獎。很多人對他的高產出無比驚訝,你一定會想,他肯定是精力很旺盛,每天只睡4、5個小時,特別勤奮吧。但如果你看過一本關于他的傳記《奇特的一生》,你會完全顛覆之前的想象,他每天睡覺10個小時,還有很多業余的興趣愛好,也經常喜歡出游陪妻子散步。而他的獨到之處就在于,時間也像我們的金錢一樣,是一個可以規劃、打理的東西。

市面上有很多時間管理法,自控的書,在這些書里大部分都屬于消極治療法,讓人對抗自己的惰性去采取行動,我們焦急時間不夠,仇恨又浪費了多少時間,只要有仇恨就一定不能徹底根治它,時間一久,這種痛苦的對抗只會讓我們喪失對管理時間的動力。

柳比歇夫卻是用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去對待時間,就好比我們理財是出于自主自愿的積極態度,我們記錄每一筆進賬出賬,并做財務分析,調整理財計劃最終實現財務增長,這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成就感和愉悅感,自然也會越來越有動力,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時間管理上同樣如此,柳比歇夫每一天都會寫日記,他的日記沒有人物、沒有故事、沒有情感,只有簡簡單單的事件、時間、超時或欠缺時長。比如:寫研究報告,9點到11點,超時半小時。他長年累月的時間記錄習慣,讓他養成了非常準確的時間感知能力,也因此獲得了高效的人生。

拆解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

1.事務分類

他把事情分成幾大類:核心工作、例行事務、第二類工作、其他。每一個大類下面細分成具體的小類,比如核心工作分為撰寫動物學研究報道、搜集生物學資料、會議討論等等,其他分為讀一本小說、和朋友聚會等等。

然后將每一個大類的時間做好預算,比如他的核心工作時間設定為每天5小時,例行事務類設為2小時。

2.記錄時間

每做完一件事,就立即在本子上記錄下來做這件事花費了多少時間。比如今天核心工作中所有小類工作的累計時間為6小時,他會寫超支1小時,如果累計時間為4小時,他會寫欠缺1小時。

3.重新分配

找出上一時段計劃時間與實際花費的時間的差距,再下一時段規劃的時候重新分配。

他做每件事的本質就是嚴格的按照時間來進行,甚至到后來可以精確到每分。這樣他便不會因為事情的未完成而忙碌混亂,反而在每件事越做越熟練的情況下,他多出來的休閑時間會更多,繼而再分配到其他感興趣的領域。

生活中的應用

他的這套時間心法我持續使用了一個多月,效果連自己都覺得驚訝。我現在可以做到不把工作帶回家,可以陪孩子玩耍,可以和老公一起鍛煉,可以做家務,可以學習很多技能,可以彈琴看書寫作。比起一個月以前老公說“沒有生活的味道”,可以說是進步了太多。

而這些生活中的事務應該和大部分女性雷同,仔細分析一下這些事,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必須在一個大塊的時間中去完成,比如家務、學習,在規劃大類中的小類時,一定要看看哪些是可以在碎片的時間中完成的,我會在上下班的路上聽音頻來學習,會在做家務的時候構思寫文章的架構。

在做時間管理的記錄之前,要將碎片化時間和場景結合起來。比如在路上的那10分鐘你習慣思考哪方面的事情?在做飯的時候又習慣思考什么?把這些場景和具體的事情結合起來,這樣每當你遇到該場景的時候你會因條件反射快速進入思考狀態,節約了很多時間。比如我現在一上車就立馬會習慣性的打開學習音頻去學習。

女性本來是一種感性生物,當有更多輕松愉快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妙,所以下定決心去規劃好時間吧,你的效率會有巨大的提升,這是通向平衡的幸福之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