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虛弱的時候總是希望向一個柔弱的人的傾訴,這種柔弱可以體現為懂或者有耐心又或者既懂又有耐心。至少王二是的。
他在從礦院曲線獲取出國名額的計劃落空后,心情非常失落和郁悶。
他需要一位傾聽者,但是這個傾聽者不是他兒時的伙伴許由,因為許由不懂也沒有耐心聽。所以需要一位女性來傾聽。
于是他遇到了知青時的女友小轉鈴。
小轉鈴,一位對什么都認真、倔強、拒絕虛偽的女人。沒有人能夠得到她,她是她自己的。對于習慣的事物,她很難改變。她或許不愛王二,只是需要王二這樣的朋友,能夠把高深的東西解讀成她懂的語言的一個男人。她對于精神需要的重視超越了肉欲,于是性冷淡的她從不拒絕王二的性索取,過后也不會有任何怨言。
這就是王二與小轉鈴。
第一遍讀王小波的《三十而立》的時候,我抱著景仰的心態,畢竟王小波的小說已是思想深刻的代表,所以我把小說的解讀過多的向對于聲明的反抗上去思考。后來,我想,為什么要神話一個人,神話一個人后就容易看不清這個人的真面目,會造成誤讀。
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當無數次遇到頭疼的問題的時候,我都這樣提醒或者警醒自己。審視《三十而立》這部小說的時候,我試著把作者看成一個三十歲的普通的男人,當然或許這個男人是個喜歡講黃段子的文藝青年。于是便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王二其實是虛弱的,他并不拒絕虛偽。在所有的知情都回城之后,空落落的屋子成為他難以承受之痛。這種痛緊靠書籍根本無法治愈,于是他叫小轉鈴搬進了自己的屋子。她并不懂他,甚至讀書都要靠字典。但是她崇拜他,崇拜他關于存在的思辨推論,以至于多年后仍然按照《虛偽論》生活。然而王二雖然也渴望抱著草長馬發情癿偉大真誠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表演,但是他并不批判虛偽,認為虛偽是偉大的發明,且拒絕了小轉鈴關于刪除這段的要求。他在回憶時承認自己的言論過激,甚至因為自己一樣也沒有按照論文里做。
于是后來他們分手了。
我一直對于小說中“她需要我這個朋友,她要和我形影不離,為此她不惜給我當老婆。和一個朋友在一起過一輩子可夠累的。所以我這么和她說:也許咱們緣分不夠,也許你能碰上一個人,不是不惜給他當老婆,而是原本就是他老婆”這段話非常感興趣。開始一直搞不懂這句話,后來仔細品味,才頓悟。小轉鈴說自己需要王二這個朋友要和王二形影不離的時候,其實王二已經明白小轉鈴之所以給他當老婆是因為自己需要而不是認為雙方都需要,自己需要代表了她是在索取,而認為雙方需要則是做好了給予和索取的雙向需要了。估計這是王二難以接受的吧。或許王二內心也明白自己無法支撐給予小轉鈴的精神神話,自己終將進化,或者自己當時他已經虛偽了。
于是王二拒絕了小轉鈴,與她分手了。
而分手的措辭可以看出,王二在那時便是虛偽的。他沒有說自己無法接受小轉鈴因為自己需要而給自己當老婆,或者說他自己對于小轉鈴只是肉欲,他用了冠冕堂皇的借口。這個借口是拒絕女人的經典話術:1扯大旗,緣分不夠;2談未來,你以后能遇上更好的;3不是我拒絕你,而是不忍心你違背自己內心活著,不惜給一個人當老婆是多么大的犧牲啊,一切都是為你好。現在許多男人跟上過床的女人分手也經常這么冠冕堂皇的。
當這樣解讀的時候,我更加確信把作者拉下神壇才能讀懂這本書,這只不過是他在三十歲用藝術的形式在描述自己迷茫和在欲望中掙扎的文字罷了。當然作者用了許多高深理論來包裝這些故事。
當我解讀了這段話后,以相同的邏輯解讀了被神話的詩句“走在寂靜里,走在天上,而陰莖倒掛下來。”這也許只不過是王二向小轉鈴含蓄表達自己正處于失落狀態的語句罷了。
作者:飛晚了的笨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