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晚上想到千條萬條路,晚上起來走原路”,我想這兩句話是不少人的真實寫照,形象地說明了執行力低下的狀態。何謂執行力,個人認為執行力就是把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好的結果的能力。
最近兩個月,訂閱了好多個專欄,每天都想好好學習,好好總結紀錄,將學到的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但收效甚微。回想自己做一件事時,很多時候做了一半就停止或是起步階段就放棄了,或是覺得有難度,或是覺得很麻煩,于是就開始了kill time模式,知道有些事情是浪費注意力的,但還是克制不住自己去做了,做完之后又后悔,后悔完了就焦慮,于是陷入了這種惡性循環里了,因為活在當下比活在未來更快得到反饋。反思了自己的問題,執行力之所以差,是因為掉進了以下4個大坑:
1. 做事缺少規劃。每天都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知道有些事必須做,但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去行動。時間都被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了。自己訂了4個專欄的內容,每天是點到那個看那個,沒有系統性,也沒做好筆記,看完就忘了,如果能規劃好時間,每天定時閱讀并記錄,學習的效率會較高。人還是得有全局觀,做好全面規劃,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做好時間安排,然后按時間做就好了。
2.做事沒有dealine。沒給要做的事情設定好截止時間,就會無限期的往后拖延,導致事情做成的幾率極低。工作上,每來一個項目都會制定一個時間推進表,要求下屬按時推進項目,工作效率都比較高。可是到了生活中就忘了這個工具了。就拿我自己學車這事來說,從有想法學車,一直拖了幾年都沒有行動。直到今年因需求迫切,又想在休假前完成學車,于是幾天就準備好了相關資料,考完科目一又在兩周內完成科目二的練習。每件事都要有個截止日期,每完成一件畫個勾,成就感倍增。
3. 不知道做事的步驟。也就是沒想明白怎么去做這事,如果過程中還有些難度或麻煩,就會大大削減執行的力度,因為不懂的還要去學習,時間長還看不到即時效果,遠不如刷劇,游戲等讓人痛快,所以就會一直拖,拖到不能再拖了在做,結果是質量無法保證,又增加了挫敗感。
4.對結果要求太完美。想做到萬無一失或十全十美,就很難邁開第一步,和自己作對就是作死。從準備工作開始,一邊做一邊否定,覺得也怎么做都不夠好,熱情就滿滿地被消磨掉了。最后還安慰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下次準備充分在干,所以很多事還沒開始就放棄了。想起用笑來老師說的,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先做了再調整。
除了以上四個坑,還有就是目標太大有壓力,時間太長堅持不了。需要對目標進行分解,以短平快的方式逐一擊破,從小動作開始,哪怕每天就10分鐘,關鍵是堅持下去,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