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說一下,現在說的易,包含了眾多祖先的觀察與思考,所謂人更三圣,世歷三古。包含了元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及周公,近古的孔子。所謂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客觀觀察的自然與天文,有內在的周期與聯系,如春花秋實,秋收冬藏等。
差不多在學易十年,結合眾多的社會自然觀察之后,筆者才真正接近接收并按易的原則去做事。那么有哪些易理是非常重要的呢?
首先是世界是動態的。可能有些讀者會笑,但筆者小時候的觀念是世界是靜態的,平衡的,而鄉村很多人對變化是不適應的,不舒服的,應對是極為被動的,所以少有人做老板。真正領略這個,是結合走路,騎自行車,親自開汽車,坐火車,飛機的時候,才感到這個觀念的重要。這個突破使我敢于直接面對挑戰,適應變化,甚至做起了挑戰者,并獲得了利益。物理定律對應為慣性定律。
其次,易的角度看世界總離不開陰陽與平衡,陰陽有強弱變化又對立統一。每個人所在的狀態與階層,都是由過去種種因素發展而來,如家庭,自身興趣與努力,運氣等。對陰陽的理解主要是在正確的努力方式上有更深刻的認識。成長經歷中,總會有老師長輩們如此教誨,你好好學習會取得好成績,取得好成績可以上好大學,上好大學就有國家分配好工作,然后你就會很成功。顯然,這段話是完成沒有邏輯的,這么說的人現在看幾乎每個人都過的很苦。筆者初中時有成績危機,就是知道成績好不意味著過的好,至今如何過的好這個問題已經思考了20年。
? ? ? ? 在一個組織中,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努力會帶來什么成績,對別人有什么影響,上司希望你做什么,同事希望你什么狀態,外部客戶有什么要求等等。這些全方位角度的思考才能讓努力方向和行動方式有意義。
? ? ? ? ?只有站在六爻的角度,時位的方式考慮,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