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將《集體失憶的黑暗年代》(Dark Age Ahead)定位為警世之作。如其書名所示,雅各布斯在警世,“黑暗年代即將降臨”。而黑暗年代所以可能降臨,在于北美人民染了集體失憶,也即,文化失憶之疾。中譯書名,有其優點,即,點出黑暗年代之因,但壞處在,有些危言聳聽,故意忽略將來時態。
作者說,不應將本書視為先知預言,確實,但也非警世之作。書中確有警世之言,但似乎未能引起足夠思考。究其原因,一,五個“失憶”,都不新鮮;二,即便作者是道人所未道,論證也不充分,到底如何“失憶”,不夠清楚;三,關鍵是,為何是這五個,第一章末尾有所提及,但流于自說自話。要警世,則必然需要讓讀者意識到,問題重要、急迫,但顯然,事與愿違。約翰·加斯納說,雄心與成就之間,有所差距。
本書主要是一本社會批評著作。第一章,感覺作者要提出某種理論,但最理論之處,還是就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所作之討論。二到六章,是社會批評,但既不新,也不好。第二章“失憶一:家庭與社區價值”,主要觀點是,不能僅有家庭,因為目前,家庭不夠穩定。得有戶,而有社區,才會有戶這一概念。實則是在講平衡。社區讓家庭成為戶,這樣,有私人領域,也有公共領域,兩種交往,使社會結構穩定。第三章“失憶二:高等教育精神”,主要談文憑主義,文憑與教育本末倒置,教育成為產業。第四章“失憶三:批判性科學觀”,主要表達科學心境之萎縮,如“論某國之新聞傳播視野優于某國”之類國家社科項目,即缺乏科學心境,因為,沒有問題,已有答案。第五章“失憶四:政府效能”,關注政府輔助作用。第六章“失憶五:自律和自審”,在講行業問題,原本應做到自律、自審,但目前已不可信任。第七章,力圖提出解決之道,但名為“解開”,其實依然緊鎖著,好不容易,作者在章末提出“重復”概念,又未及細論。第八章,章名中有“模式”,但僅說明了黑暗年代可能或未曾降臨之因。
第一章討論文化沖突之輸贏,第七章提出“重復”概念,第八章力圖勾勒“模式”,在在說明,作者似乎想提出某種理論,但過于簡單,兩句話,一正,一反。一正是,有些國家,如日本、愛爾蘭,堅守本國文化,因而未經歷黑暗年代;一反是,過往文化中,有眾多值得承繼之處,但因為集體失憶,被遺忘,因而,黑暗年代即將降臨——這是在給北美人民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