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初一的某天,我鉆進學校對面的“大東書屋”,意外買了本“新概念作文”。閱讀其中,我被各路作者酣暢淋漓的文字表達和不拘一格的內容所震撼,第一次知道寫作文可以不用寫“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可以用一大段只描述一抬頭一低眼的細節,也可以寫虐心的花火愛情故事。那時的我滿心雀躍,以為未來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作家。
20歲大三那年,在我青蔥歲月的某天,我開始幻想大學畢業時自己一定是名優雅干練,踩著細高跟,畫著黑眼線,大紅唇,舉止有氣度,靈魂有香氣的職場女性。但后來我卻意外讀了研,至今還未離開校園,與幻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偶爾還被人笑稱傻白甜。那時的我,想玩,想吃,想想走就走,還想在某個夕陽如血的黃昏變成一只暹羅貓。
??吹脚笥讶υ浀耐瑢W們,工作兩三年已經在曬車曬房曬娃了,從物質的眼光看,25歲的我,一無所有。用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的話來說:“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蓖瑯拥模畾q時的我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
只是,后來的我,在被捶的過程中,依然喜歡奢望。依舊想玩,想吃,只是不再想走就走了,因為有了更多的責任與牽掛。所以這受錘的過程,以及一無所有的事實,并不令我感到十分沮喪。很多時候,人們并不是喜歡成熟的結果,而是喜歡追求成熟的過程,并不是喜歡幸福的結局,而是喜歡追逐幸福的沿路風景。只是,我的節奏慢一些而已,我始終相信,該來的,屬于你的,終歸會來的。
為什么要開這個公眾號?兩個原因。第一,不太喜歡現在懶散的狀態,想做一些改變,于是加入了一個“101計劃”:每天6:30起床,每天完成至少一件固定的必做清單,每日打卡,堅持101天,若中途中斷則需重置到第一天開始打卡。所以為了不在朋友圈每天擾民,我決定轉戰公眾號打卡,完成自己長久想做、但始終沒做的事,接受關注我的人監督!
原因二呢,用陳虻曾教導柴靜的話說,別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發生的東西,描述復雜比評論簡單難多了。深以為然。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碼,在一定年紀的時候,自然會啟動。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記錄與思考,理清邏輯,讓自己有所提高。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的人和故事,有的人,陪你走過了某個階段便消失了,但曾經的那些感動和信任仍在。也有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在特定的時刻,使你擁有了某種幸福的感覺。時間太瘦,指縫太寬,我不想把他們遺忘。
這個時代太浮躁,太多人急著證明和實現一切,太多碎片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眼球,邏輯混亂,謠言亂飛,非黑即白。事實上,人性是復雜的,專心致志與自己相處,不比擁抱整個宇宙來得容易,不是嗎?專心講自己的故事,記錄下有趣的他們,與你分享一些生活的感悟和心得,這就是我的初衷。
是的,25歲的我,一無所有。但我相信,當你感到自己一無所有的那一刻,你已經開始擁有。喜歡白巖松送給他學生的一句話: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與君共勉。
【更多原創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baoqiqi666,包柒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