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個假中斷了四天,今天接著進行。
今天晚上如約陪媳婦和孩子去鋼琴工作室去練琴。到地方時,看到有個小女孩還在練琴,以往這個時間已經結束練習回家了。結果剛進門就看見這個媽媽在哪里打女孩的左手,一邊還說彈錯了,注意手型,注意看譜。小女孩一邊哭喪著臉,一邊繼續練習,一邊還被老媽打罵。
這是一位嚴厲的媽媽,看到孩子練習沒效果,火就很大,直接下手去打,并指正說這樣彈不對,我對五線譜和音律一竅不通,不知道這個媽媽指導的對不對,也不好說什么,只能看著在哪里嚴厲的教育孩子。有心想上前溝通一番,想想教育孩子是家長自己的事情,并且自己也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就沒冒然張口,靜靜的觀察了一會兒。最后孩子越彈越錯,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在哪里持續犯錯,有些心疼。此時媳婦上前一番勸阻,有了個臺階,算是結束了。因為我們的練琴時間要開始了,他們要騰位置。
今天這種場景應該很常見,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家長有時看著孩子就是做不對,要他做某事就是不去做,或者就是做不好,就要生氣,就想伸手暴打一頓。學習不好要打,練習技能不好要打,……孩子們的記憶中只剩下學不好要被打的印象。全然沒有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喜悅,也沒有彈琴時那種愉悅的心情。
每次鍛煉身體要在自己感覺很舒服的時刻停下來!
猛然間大腦中想起這句話,仔細品味一番,和今天這個孩子練琴的過程何其相似。練琴本身是孩子聽著自己能夠演奏出美妙的聲音,感到高興。結果因為練不好,被粗暴的對待,記憶中都是痛苦的回憶,久而久之練琴也就沒了那種愉悅感,也就失去練琴的熱情了。如果整個練習的過程不斷因為很好的演奏一首曲子被鼓勵,不斷的糾正自己的一些小錯誤,并且練一會兒歇一會兒,整個練習的過程中都是愉悅的,記憶中也就留下了練習過程最舒服的感受。記得這種感受,不斷通過每次練習來強化這種感覺,這對孩子來說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因為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練習新技能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
由此來說,在孩子日常學習教育的過程中,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適合的學習、生活環境,適當的給孩子鼓勵,協助孩子迎接困難的挑戰,多去糾正孩子的做法,而不是粗暴的評價孩子的一些表現和結果,因為那是結果,不是產生結果的原因。因上努力果上隨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多關注孩子產生這個結果的原因,而不是直接評價孩子的結果,因為孩子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得不到好結果。當然這樣對家長也有一定的要求,這個在另外的文章中進行交流。
是為孩子找一個好教練,還是父母自己成長為一個名好的教練,是一個選擇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