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書作者馬丁·戴維斯――計算機科學發展史上的先驅人物――以萊布尼茲之夢為線,以生花之妙筆,為我們奉獻上從邏輯角度講述計算機發展史的最好的通俗讀本。
? ? ? ? 作為對通用計算機的這段美妙歷史熟稔于心的行家里手,作者還注意澄清普通讀者心中的模糊看法。比如,我們大多知道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ENIAC,但很少有人理解它與我們現在所用計算機之間的本質性區別。作者向我們指出,自ENIAC之后,計算機才具有了真正的革命性即其通用特征。再如,一般常把通用計算機得以實現起關鍵作用的存儲程序概念看作馮·諾伊曼的天才的產物。但本書作者在1987年獨樹一幟,提出馮·諾伊曼是從圖靈的工作中得到了實際的通用計算機的思想。由于作者之說有根有據,這一版本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 ? ? ? 作為世界著名的數理邏輯學家,作者用相當篇幅以生動的筆觸向讀者講述邏輯,以淺顯的語言對邏輯學――一門艱澀難懂的學科――中最為基本的符號、概念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把一個相對枯燥的主題寫得有聲有色。書前言中有一句話:“一位游伴使我注意到,有一段曾經被我認為是極為明晰的段落實際上是含糊不清的,我已在這一版中進行了修改。”從中不難窺見作者對講解之清晰的不懈追求。想來,在如此盡心盡責的向導引領下,讀者進寶山當不會有空手而返的遺憾的。
? ? ? ? 除講述現代計算機背后的那些抽象邏輯概念外,作者又對發展出這些概念的人做了充滿溫情的描述,使人們不但了解那些抽象的思想,而且了解締造出這些思想的人的生活。透過這部分文字,讀者眼中的這些天才數學家不再不食人間煙火,而成了能讓人或喜或悲,或嘆或贊,活生生的人。像作者描述下的弗雷格,既如羅素所稱贊的那樣可為真理而獻身,卻又是一個惡毒的種族主義者。我們現在稱揚他的偉大貢獻,但1925年他在絕望中去世時,痛苦地認為自己一生的工作毫無結果。而且在耶拿大學,因為同事并不很欣賞他的工作,這位偉大的邏輯學家竟然從未晉升為正教授。即便不能完全理解其思想的讀者,讀這樣的文字時,心里大約仍會涌起各式各樣的滋味吧。
? ? ? ? 作者還善于在數學家的生平介紹中融入許多相關的趣聞逸事。這既增添了趣味性使敘述更引人入勝,又會為讀者帶來意料之外的閱讀快感。當發現以《牛虻》一書而聞名的作者莉莉與布爾的小女兒劃上等號時,我們當會為這預料之外的聯結而欣喜一下的吧。
? ? ? ? 另讓人極為稱道的是本書的結構。全書自萊布尼茲之夢開始,以超越萊布尼茲之夢收結,中間介紹數位數學家在邏輯領域的成就,并不時以萊布尼茲之夢做準繩衡量后續發展。在每一章中,將數學家之生平與思想揉合在一起。在各章之間,極其注意聯結,使兩章之間的過渡變得更為自然。在書的尾聲中,作者又以本書所講故事為例,強調了觀念的力量以及預測它們結果的徒勞,呼吁讀者對抽象思想的價值多一份敬意。絲絲入扣的章節安排,真是處處顯出作者之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