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逗 ? 圖/來源網絡
那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看到一個同學發了一條信息,我當時就被內容嚇呆了,大致內容是:
“一位同學在晚上23:30在微信上給我推送消息,而我沒有調免擾模式,結果,鈴聲和震動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以致于那天,我凌晨兩點才睡。尊重別人的生活作息時間,在休息的時候,不去打擾別人,無論是電話還是微信。我想說,無論你的公眾號形式和內容多么地文采飛揚,多么地圖文并茂,我都不會成為你的轉載者了,因為你缺乏舒適的禮貌和尊重,你是夜貓子并不代表別人也跟你一樣”。
我第一反應是,同學是不是在說我,然后我趕緊去看我們最近的聊天記錄,特意看了時間點,好像是在說我的不合理行為,我那天確實是在晚上很晚的時候,才發信息給她。我反省了一下自己的行為之后,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我忽略了同學的感受,和工作性質,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后,我發信息給同學,表示我的歉意,并解釋了一下原因。
主動去道歉,放下面子,不是因為你沒姿態,而是因為你在乎這份情誼,至少,我的這個朋友,值得我珍視。
平心而論,即使同學說的不是我,我也因為她發的這條朋友圈而審視自己存在的不足,能有這樣的朋友愿意跟我說實話,我還是表示慶幸的,至少,她不是悄無聲息地就把拉黑了。這樣的朋友,還是很靠譜的。
這要是在以前,可能我脾氣一上來,我就上去跟她理論一番了,而不是心平氣和地想解決,了解別人的想法是怎么樣的,別人是不是有苦衷。
人到了一定年齡,能包容的東西,也就多了,從能接受不同的意見,到理解他人的不容易,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成長過程。
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該保留合適的距離,尊重別人的作息時間。
還記得上大學的第一節課,老師教我們的,不是快捷的學習方法,而是教我們成為一個舒服的人,“同學們,這是我的聯系電話,請你們在晚上10點后不要給我來電話,否則,后果很嚴重”,老師直接宣布了她的時間主權,果然,我們這幫熊孩子就沒在晚上10點后騷擾她。
跟你再熟悉的人,也不會包容你干這種摧殘他人精神世界的行為,沒了生活作為支撐,哪來的力氣維護友誼!
再好的朋友,也需要對友誼心存一分敬畏,誰也不是誰的誰,可以無條件包容你,踩到雷區,一次警告,二次拉黑,三次沒以后了。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通常比較適合打電話溝通的時間是在晚上的7點之后,到9點半,這個時間段人的精神狀態會比較放松,比較適合聊天,把握時間上的分寸,從對方角度的休息時間考慮,才能讓對方和自己都有好的體驗,聊天也比較愉快。
扯得有點遠了,在我發信息給同學之后,我就繼續去忙了,直到下班的時候,才有空去看手機,很意外地,同學回復我了,事情出現了峰回路轉。
她跟我說,她并不是說我,是說其他人朋友,之后她就設置了夜間免擾模式,所以我那天發信息給她,并沒有影響到她的休息,她還說,她看過我寫的東西,并贊了我的文章寫得不錯,還向我推薦排版好的公眾號。
因為她的這番回復之后,也澄清了我們之間的誤會,幸好,我沒有誤會我的同學。
通過這件事情,我得出一個教訓,如果你珍惜一個朋友,那就不要讓你們的友誼存在誤解,當感覺到對方的情緒對你有異議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主動一點地把問題拿出來說,互相探討一下,我相信,有誠意的態度,問題大部分是可以解決的。
給友誼買保險的合理方式,是彼此之間的互相諒解和應該有的尊重,以及出現誤解時的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