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愿望清單之一:是要到最好朋友的學校去看看,走過她生活的地方,感受有她在的風景,在她的城市留下我的足跡。
然而已過四分之三,行走過九座城市,卻一直未去,怕再不去就會成為遺憾,于是在五一這個著名看人頭的假期就這樣隨心出發(fā)了。
倒火車,站票補茶座,凌晨兩點到,都沒關系,沒關系。
一覺醒來在約好的地方見面,一見面便是大大的擁抱,想起上次這樣的場景是在上上個寒假她來我家。
天氣意料之外的好,我們在她學校的分校區(qū)繞了一圈,路過正在修的操場的塑膠跑道,偷偷溜去圖書館,她說她在這里待了三年還沒來過這個校區(qū),看起來好小啊,我們調侃學校小到大家都互相認識了。
在煙水亭邊劃船,兩個沒有駕照的人沒穿救生衣在湖里漂來漂去,不亦樂乎。
在一個小小博物館里看見我都P的出的擺件,笑死兩個寶寶。
在新華書店裝作還是兩個寶寶的樣子在兒童區(qū)坐了很久,返老還童。
還是看見了喜歡的小詩:生命繼續(xù)熱情而我的感動 接近 愛情
終于去了她的校區(qū),一直覺得天堂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照例是要去圖書館的,看見和我學校的圖書館一樣的電子書的顯示屏,驚喜。
天都黑了,她在校園里拿著尤克里里教我《兩只老虎》,do re mi do do re mi do mi fa sol ……
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去廬山。因為我暈車,做不了長途的大巴,也據說盤山的路不暈車的人都可能會暈,恐懼最后還是敗給遺憾的心理。
果然,坐車的時候我和想象中一樣的只剩半條命,每次坐車都在挑戰(zhàn)自己的生理極限,她說她很后悔帶我來,看見我吐得難受太心疼,我一直說沒事還是躺了兩小時才緩過來,好在在如琴湖看見絕美的風景。
能觀湖的房間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
花徑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我說應該改成杜鵑,她像小時候習慣的動作挽著我在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中一起吸氧,只覺得幸福。
去了才是真的感受到什么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美真是秀麗多變,怪不得周國平寫他在廬山的故地重游會說:身在險中不知險。其實,人生始終懸在空無的深淵之上。
幾乎要走遍廬山的我們,在去三疊泉的路上遇到暴雨,在廬山北站被妖風吹亂了發(fā)型,我心想:這是不是也算一種歷經風雨。
臨走那晚,我們深喧到半夜,提到從前的許多小伙伴是怎樣漸漸消失不見,我們都沒有參與他們的后來。還好,我們還有后來?!逗蠡跓o期》里說:有時候。你想證明給一萬個人看,到后來,你發(fā)現只得到一個明白的人,那就夠了。我很幸運遇到這一個明白的人。
這是我們認識的第十五年,十五年了,如今每次想起仍會淚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