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不一樣的理念
? ? ? ? 五一節假日,翻看著微信群里平安家園里一起起溺水傷亡事件,讓人心痛,再想想發生在學生身上的那些不能承受、抗壓挫折能力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 ? ? ? 這讓我想起年前期末的一次培訓學習中聽到名師專家的報告,她講到日本幼兒園的故事,看著pp丅上的一張張日本幼兒園里的環境設施的照片,很讓人吃驚,世界經濟發展一流的國家,幼兒園里的硬件設施竟然如此的簡陋,接地氣,地面幾乎都是泥土地,甚至還有些坑坑洼洼,邊邊角角的地方還生長著些雜草,孩子們可以在園里任意玩耍,跑來跑去的,偶爾摔倒了,爬起來,衣服上粘些灰塵,拍拍。離滑梯不遠處的地面還凹凸不平,孩子有時不小心摔倒了,哭兩聲,老師一安慰,事情就過去了。看著這些畫面,我有些不解。日本一向以高科技發達走在世界前端,又以尊師重教,頗受世界公認,引以為豪,這樣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幼兒園里的硬件設施為何會這樣哪?日本的教育是徒有虛名還是在作秀?然而日本幼兒園里孩子們的日常行為習慣,能力的優秀更讓我吃驚。接下來聽著專家詳細地講解,好像撥開云霧見青天。
? ? ?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幼教?人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拼搏的一生,既然是奮斗,是拼搏,人生就不會一帆風順,處處花開遍野,它必定有曲折坎坷,有狂風暴雨,有傷心,有喜悅,每前進一步都可能嘗盡百般滋味,一個人就是在不斷磨礪中走向輝煌,一個國家的成長史不也是這樣的嗎?日本人明白,人人都懂。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大環境指引著方向,小環境注意著細節,人人尊師重教,根深蒂固,深入到靈魂,他們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落實到行動上,教育,就是教本領,學方法,學能力,教育不是教護,教師不同于護士。日本的教師明白,日本的家長更明白,家長理解了,支持了,教師就敢用行動來落實。日本的幼兒園每天孩子在園里走的路程有五公里之多。蹦跳玩耍,樂比不疲,一根斜拉的繩子上由低到高掛著一些玩具,氣球,孩子們伸手就可輕而易舉摸到低處的,可看到高處的還想踮起腳,伸伸手再摸摸,摸到了很開心,再高點的還有好奇心,還想去碰,把腳踮的不能再踮了還是碰不到,孩子們心有不甘,會蹦一蹦,摸到了心中的幸福別提有多高興,一個孩子成功了,其他孩子心有不甘,也會躍躍欲試,摸到的會開心一笑,摸不到的還會繼續,直到成功,偶爾有人在蹦起時不小心摔倒了,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絲毫沒有委屈的樣子,玩的快樂戰勝了一時的疼痛,樂而忘憂。幼兒園里孩子們的童年時光就是這樣,在玩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成長。再看他們的滑梯下的地面,清一色的泥土地,旁邊還會看到有一個小凹凸,我不解,如果用我們的教育來看這些現象,以我們的教育理念,我們的管理,這是學校的問題,老師的失職,動一下手,鏟一點土,就可墊平,舉手之勞,何故如此,尤其家長看到,會說“這是什么幼兒園?條件這么簡陋?退費轉園?”何況還要迎接外國名人參觀學習,讓外國人看到如此的條件,拍張照片發到互聯網,全世界都知道,多丟人啊!趕快連夜行動,人造草坪,懸浮地板。高大上的做好。可日本人就不會這樣糊弄人。我一貫這樣的作風,何故要做樣子呢?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甚至比這還會更殘酷,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玩耍,偶爾絆倒了,也不會太嚴重,這摔倒的經歷,讓孩子們的大腦里有了防范意識,這種從體驗生活中積累的安全防范經驗,遠比口干舌燥的百般說教有用的多,這種體驗生活的直觀性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危險,什么時候該注意,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學到實實在在的本領,為人生積累下可貴的經驗,既體驗了生活,又不為生活所困,這才是真正的生活,這才是孩子們真正要學的本領,日本人明白這人生成長的道理,卻能把它付諸于行動,家長不會因孩子的衣服沾滿了泥土而抱怨,更不會因孩子們磕磕碰碰擦破了點皮,流了點血找老師大鬧不休――拍片,住院,索賠,上告。日本的家長們明白孩子們受到的挫折,甚至一點傷害,都是在玩游戲中的無意,說聲謝謝!對不起!事情就過去了,沒必要小題大做,去指責某個學生,哪位老師,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包容,學會謙讓,學會善待他人。看一個人的善良,不是聽他嘴上說的如何好聽,而是看他細微之處如何做的優秀。良好的素質,決定了高質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就會有高素質的國民。改變一個人容易,可改變一個群體,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難怪魯迅先生留學日本棄醫學文,一聲“吶喊”喚醒了國民的民族意識,可時值今天我們的教育似乎又遠遠落后于人家。我們不能不思。
? ? ? 想起這些,一下子把我拉會到我們小時候歲月,那時的鄉村條件及其艱苦,處處真正的鄉土氣息濃厚,家家孩子多,大人忙于農活,無閑暇時間照看孩子,孩子們從小就泥土里爬來爬去的,一天到晚,跑來跑去的瘋個不停,哪個孩子渾身上下不粘著點泥土,身上沒有個傷疤,可結果,那些土生土長的孩子一個個健健康康的很少生病的,家常飯菜吃的有滋有味的,偶爾有個頭疼腦熱的,當媽的做碗姜湯面葉一喝,蓋上被子蒙頭睡會兒,出身熱汗,一起來就好了。那時條件差,醫療條件有限,一年到頭很少有人到醫院抓藥,更別說打針了,至于說輸液,住院那簡直就是奢望,可眼下,我們的生活富裕了,孩子們少了,大人們閑時間多了,代勞代辦的事層出不窮,有些家庭甚至一家四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捧在手里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揣在懷里怕凍了,一出門車接車送,天天就像侍弄溫室里的花草一樣,一點點風吹日曬,都不敢經歷,更別說霜雪冰雹了。孩子嫌家常飯不好吃,家長們就零食小吃,營養補品大包小包往家買,高蛋白,好營養層出不窮,可結果真的換來了孩子們的健康,懂事,體諒,寬容,善良了嗎?君不見,生活中,體弱多病,胖墩臃腫,性格古怪,蠻橫無理,到處可見,難怪現在的孩子敢辱罵家人,砍傷父母,跳樓自殺的層出不窮。教育,歸根結底是教育出了問題,是家庭教育這個根基不牢,導致學校教育的不盡人意,加上社會環境的扭曲。以致危害到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可悲!可嘆!
? ? ? 回首看看我們的幼兒教育,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這是大趨勢不可阻擋,也是我們所期盼的,可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是不是太追求物質的享受了,從孩子一出生就養在蜜罐子里,衣食住行,樣樣追求高大上,唯孩子獨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們曾飽嘗貧困之苦,教育落后的屈辱,我們終于覺醒了,可我們醒悟的有點畸形,為了孩子,我們大人們可以包攬一切,孩子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這也不讓碰那也不讓摸,該學的不會,不該擁有的都擁有了。大人們省吃儉用,換來的是孩子們的名牌服裝,貴族的待遇,貴族的學校,可結果教育出來的有幾個貴族人物,有幾個紳士風度,淑女風范。滿大街多的是花花公子,嬌氣小姐。
? ? ?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們的一切。”我們追求的是硬件設施一流的配套,從幼兒園開始,為了安全,家長們車接車送,條件好的家庭從孩子入園的第一天起,到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父母成了孩子的專車司機,孩子成了父母的高級領導。有些送到校門口倒還能接受。有些家長看到校門敞開,不顧校院學生來來往往,目中無人直接把車開到教室門口,幸虧教室門前有臺階阻擋,教室門口尚窄,否則還真敢把車開進教室。細節看素質,行為看教育。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學校管理問題,”,不可否認,學校管理有漏洞,恰恰有時因為漏洞卻能暴露真實的問題,漏洞不足為慮,但最讓人害怕的是虛假背后潛藏的危險,這些危險不是老師課堂上一句兩句教育就能改變的。看一個人的素養,一個人真正的有素養,不是在高壓制度下的去遵守,而是在無人監管的情形下,自覺地去遵守,去堅守,這才是真正的素養。難道能把車開到教室門口的家長,憑借這樣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還口口聲聲說“孩子送到學校了,該打打,該罵罵,我們做家長的不會找麻煩的。”多么誠懇的話語!多么負責任的家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這樣的老師難怪孩子不敢闖“紅燈”。教育,好像人們一提到教育全都是學校的事。
? ? ? ? 如今家家戶戶孩子少了,家長們閑了,家長們對孩子們的期望也高了,再看看幼兒園的設施,為了辦滿意的教育,學校的樓房越來越安全,校園文化越來越美觀,尤其地面設施,不能裸露一星半點泥土,除花草樹木園鋪之外,天天保證孩子衣服干凈整潔,手腳、衣服、臉不粘一絲灰塵。校園全方位水泥硬化,校園干凈了,可水泥地面又存在安全隱患。不行,整改,必須保證學生人身的安全,于是,人工草坪、防滑地墊、懸浮地板、塑膠跑道,接二連三出現在校園,校園美觀大方,地面平坦的猶如平靜的湖面,哪怕你閉上眼睛在校園里轉上三五圈,只要不往墻上撞,想腳下絆倒都難上加難。可想幼兒園里的安全系數有多大,看到這樣設施齊全的校園,家長們滿意了,開心了,逢人就說,微信互傳,爭先恐后帶著孩子入園,稍微有點瑕疵的園區,都會被家長們不屑一顧哦。更有甚者孩子在學校玩耍,自己摔倒了,臉上碰出了點血,磕了個青包,孩子回去一說,家長們就會咆哮學堂,不依不饒,說老師不負責人了,沒看好學生,借此機會到醫院檢查,住院,有時醫生明明說沒事,休息一天就會好的,可家長非讓開藥、打針、輸液、住院,借此獅子大開口,討上一筆醫藥費,非把一學期交的費用轉回來不可。
? ? 老師不是護士,學校不是醫院里的住院部,病人還分級別護理的,按級別收費的,孩子在家,父母還有看護不到之時,孩子還會磕著碰著,何況在校,幾十個孩子只有一個老師,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不可能都給每一個孩子配備一名老師,除非家長高額聘用專職教師,學校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沒有高費用的繳費,卻想要求一級的看護,豈不可笑?試想在醫院住院部,交三等的床位費,卻想享受一級護理可能嗎?于是一旦校園出現一起碰傷事件,家長糾纏不休,加上媒體跟蹤,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后果,才有了眼下很多正常的活動都被取消了,哪個幼兒園敢像日本幼兒園那樣的環境,那樣的自由,孩子那樣的跑來跑去的快樂開心。安全第一,家長老師天天說安全。在家坐屋子里學習,出門家長車接車送,到校坐教室學習,孩子們安全了,可孩子們是人,他們不可能一輩子不脫離父母、學校,不獨立面對現實,他們意識里就沒有經歷過挫折,抗壓,可想一旦遇到困難,他們怎么樣去面對,如何去承受,到那時唯一能解脫的也許就是自尋短見。這樣的結果誰是兇手?教育難道只關注孩子就可以了嗎?難道怕出問題就這也不敢哪也不敢了嗎?堵住了漏洞,難道就沒有了問題存在了嗎?孩子們就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本領了嗎?這讓老師們真有點束手無策,望夏興嘆,草木皆兵了。每年春天剛到,學校就開始了防溺水宣傳,安全責任書的簽訂接二連三,夏天一到,防溺水安全就像一道緊箍咒,箍的老師們焦頭爛額,疼痛難忍,大多家長們好像局外人一樣,無憂無慮,學生只要一成為學生,一切責任好像都是學校和老師的了,那怕放學后,節假日,一旦出事,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是學校的責任,想想多年前環境氣候宜人,許多水庫都是水滿為患。上午十二點了放學男老師們匆匆忙忙地吃完飯,慌慌張張地分頭行動往各自負責的水庫值班,夏天的中午三十多度的高溫下,在水庫上巡視,看管,一直到下午上課,然后又趕緊往學校趕,老師們這樣的負重,疲憊,是教育者的不幸,更是教育的悲哀!幸虧這些年,環境的惡化,干旱嚴重,河道斷流,水庫干涸,如果我們這里也是江南水鄉,夏天老師們分管看護河流,水庫豈不分身乏術,每年夏天到來,家長們有幾個到水庫看護過?對自家不聽話的孩子有多少家長跟隨其后,用心呵護一個夏天?教育走到了今天,都想希望教師成為孫猴子,卻沒給教師一點孫猴子分身術的本領,教師們無奈之下,只好忍著緊箍咒的痛,年年負重,且看且行。
? ? ? ? ? ? ? ? ? ? ? ? ? ? ? ? ? 2019·5·1
這篇隨筆的內容自從年前培訓結束就有了想寫的愿望,但遲遲沒有動筆,時時糾結在心里,放不下,五一那天終于著手寫,一氣呵成,寫完的這幾天,一直猶豫著否公開發表,今天在平安家園微信群里看到下面這個美篇,有關日本幼兒園里的教育,他們之所以能夠做的那么好,是有廣大家長們的理解配合,美篇中有一張照片很能說明問題,一個個孩子穿著游泳褲子站在水邊,身后是穿著厚厚衣服的家長。良好的環境下才有了孩子們的出類拔萃。看到這些一下子堅定了我的信心,附帶這個美篇一同與大家分享,希望我們的教育環境能有所改變。
? ? ? ? ? ? ? ? ? ? ? ? ? ? ? 2019·5·7